在探展现场,王鲁湘教授讲:我从刘罡作品中感受到一种“海岱气象”。泰山所具有的文化意义非凡,对于这种高山仰止的对象,如何在造型、笔墨、意境里表现出来,刘罡做了非常好的尝试。他画泰山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他非常熟悉这座山,他熟悉到已经不需要对着这座山,从某一个角度或者某一个方面去描画它,无论春夏秋冬,泰山早已藏在了他的心里头。刘罡笔下的泰山是一个气象,而不是形象。他笔下这种大写意山水的出现,改写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语言,真正做到了像李白、杜甫他们登山时所用诗词描绘的那种情状。
随后,邵晓峰教授也为我们进行了解读:刘罡先生的这三件山水作品,表现了泰山五岳独尊的伟大气象。看到他的作品能够感知他的所想、所思以及达到的精神高度。他用如椽巨笔来变现对泰山的礼赞,尽情的挥洒,小心的收拾,展现了泰山深沉、博大、磅礴的气象,这一点和他山东人这种性格也是非常吻合的。中国山水画发展至今,生生不息,每个时代都要高峰,都有大师。在今天,我们应如何表现五岳,表现泰山?如何彰显自己的艺术特点?刘罡先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那便是用深沉、伟大、博大的精神气魄,驱动笔中的精神、心中的意象,来构建他对于泰山的理解。
最后,画家刘罡本人讲到:作为一个从山东走出来的山水画家,我多年以来一直坚持泰山主题的创作,在此次展览泰山主题中,能够有三件作品展出,感到非常的自豪。这三件作品是2021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作品,时隔四年,再次在这里见到,心里非常激动。我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都包含着一种家国情怀,因为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五岳之尊。作为山水画家,以泰山为创作题材,是我从年轻到今天的艺术追求,泰山是我山水画创作的精神家园。用作品寄托我对泰山的崇拜、家乡的热爱以及浓浓的乡愁,我画的并不是别人眼中的泰山,而是我内心的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