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x50cm
2024
这种时间性并非单向度的怀旧,而是通过当代视角重构历史叙事。在《雕花楼庭院》《姑苏往事》等园林题材中,古典园林的飞檐与现代都市的玻璃幕墙并置,形成时空交错的蒙太奇。画面中的漫步者既是历史的旁观者,又是当下的介入者,这种双重身份使作品成为“超越现实的现实”——既是对古典文人归隐理想的致敬,亦是对城市化进程中精神家园失落的反思。
迹系列之十九
40x50cm
2024
张新权始终强调“风景创作需融入主观情绪”。在《意写痕迹》中,他通过“薄涂技法”实现厚重质感,以看似随性的笔触暗藏精密构思。例如《海口骑楼老街》中,他将繁杂的市井场景提炼为线条与色块的交响,通过透视变形与空间压缩,将客观物象转化为心理图式。杨参军指出,这种“驾驭复杂空间的天赋”使画面既具写生般的生动性,又充满主观重构的戏剧张力。
迹系列之二十
30x40cm
2024
这种重构更体现在对艺术本体的探索中。他打破传统风景画的题材限制,将战舰、园林、街巷等看似无关的意象并置,形成独特的“张新权笔法”。在《休渔》《过伶仃洋》等作品中,渔船与海浪被简化为几何化的色块,传统渔歌的田园意象被工业时代的荒诞感取代。这种对绘画语言纯粹性的追求,使其作品超越题材表象,直指艺术本质——如皮道坚所言,他的画面“潜在叙事性”并非故事讲述,而是通过形式语言本身激发观者的精神共鸣。
迹系列之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