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以乡土为镜,照见人类对精神原乡的永恒追寻——王沂东与安德鲁·怀斯穿越时空的乡土凝视

以乡土为镜,照见人类对精神原乡的永恒追寻——王沂东与安德鲁·怀斯穿越时空的乡土凝视
2025-04-07 15:11:1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1970年代,怀斯的画作通过《世界美术》杂志传入中国,其冷峻的写实语言击中了许多中国艺术家。王沂东曾回忆,初见《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时,“仿佛看到另一个世界的自己”——少女扭曲的躯体与倔强的姿态,暗合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知识分子对精神家园的渴求。

王沂东在80年代创作的《古老的山村》中,同样描绘了一幅朴素的乡村图景。

《古老的山村》75×70㎝1983年

作品中表现了一个朴素、自然的沂蒙山区农家院的生活场景:在高高垒起的石头院墙中的小块空地上,两个农民对新生事物——自行车兴趣正浓,女人握着车把,毫不熟练的样子,胆怯前行,男人扶住后座,努力地控制住方向。他们彼此的关系或兄妹或夫妻,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所表现出的勤劳、朴实、敦厚的农民形象令人观后入木三分。整幅画面自然明快、质朴清新,以金色调为主,女人棉袄与木门内福字选用的红色给画面带来了生动性和气息感。技法表现娴熟、严谨、不失流畅,运用欧洲古典写实画法的同时,又增添了许多现实主义表现技法元素,令画面更加自然、淳朴,符合沂蒙山区风土人情的韵味。

1984年,全国青年美术展览后,中国美术馆收藏了油画家王沂东的《古老的山村》,并在日后作为馆藏作品经常予以陈列。此画完成于1983年,当时他只有二十八岁。

通过他们作品的这种差异也折射出两人对“故乡”内核的不同诠释:怀斯的切斯福德是存在主义的孤岛,承载着工业文明侵袭下的个体疏离;而王沂东的沂蒙山则是文化基因的母体,红袄少女与石磨柴扉构成永恒的文化图腾。

情有独钟的眷恋

有人说,乡村是人类最初的家园,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即使肉体漂泊在都市,最后的灵魂依然要回归乡野。这是怀斯,也是王沂东绘画创作的情感皈依所在,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挥之不去的情结。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就很容易能够理解王沂东对怀斯那份情有独钟的眷恋。

《沂河边上》150×100cm 2002年

在工业文明和商业文化进一步侵蚀古老乡村的中国,王沂东不厌其烦地描绘着他梦中的沂蒙山村和沂蒙山里柔美的女儿们,那股脉脉的温情和淡淡的忧伤,曾经令一位评论家动容地说:

王沂东的画,像一首悠远的歌,吟唱着对中国纯朴的古老文化诗化的留恋和憧憬。

《天上人间之二》90×200cm 2003年

关键词:王沂东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