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写意画院导师汪为胜老师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精彩开启公开课《绘画构图十三讲》。写意画院高研班的同学们积极响应,通过线上线下多元渠道踊跃参与学习,满载而归,收获颇丰。
讲座着重阐述了绘画构图的重要意义,以及构建一个支撑创作的知识体系的方法。在讲座过程中指出,众多绘画学习者虽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但所积累的知识常呈碎片化状态,未能构建起完整的体系。正因如此,他们所创作的画作往往难有新意,最终流于平庸。为切实提升绘画创作水平,亟待搭建一个助力创作的知识系统,将所学知识进行有序整合,从而在创作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为作品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意。
讲座重点:
一、中国画创作教育系统的建立与实践
讲座强调了绘画系统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系统学习来提高绘画水平。首先,通过系统的学习,可以打通艺术思路,让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不再迷茫。其次,一套完整的系统可以帮助画家支撑创作,提高绘画水平。最后,通过一至两年甚至三至五年的学习和实践,将这套系统完全消化,使画家在创作中能够得心应手,一生受用。
二、绘画构图13讲的重要意义
主要讲述了绘画构图13讲的重要意义,以及绘画创作过程中的构思和情感表达。在创作过程中,首先要有一个操作程序,即构思,将内心的情感和意志转化为可视的图形。在传达准确和实际的基础上,还要实现技巧的信仰。在选择动机体材时,每个人的想法和经历都不一样,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就是酝酿作品构思之前所需要投入的情感。在寻找题材时,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资源,勾起动机缘起,如看到挑夫身上肌肉的发达,可以画一种具象写实主义来描绘它。
三、艺术创作中的情感投入与灵感来源
主要讲述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如何通过情感投入和深入生活体验来创作出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例如,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画家在看到高铁改造后的景象后,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最终完成了全国美展的演讲作品。另一位画家李传真在深入农民工生活后,将理性思考与情感寄托相结合,创作出了感动人心的艺术作品。此外,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作品也充满了对幻觉和梦境的热爱,寄托了他丰富的感情。这些例子都表明,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情感投入和深入生活体验是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关键。
四、画家创作风格与情感表达
介绍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院的研究生赵丽娜和江苏省美协主席薛亮的作品。赵丽娜的作品受西方大地绘画影响,呈现出怪异梦境般的形象,充满情感。薛亮则将西方超现实主义绘画与中国传统笔墨符号相结合,创造出梦幻的山水画。此外,还提到了世界公认的色彩艺术大师马蒂斯的作品,他的作品色彩强烈,表达出真实的情感。最后,介绍了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家方向的作品,他将马蒂斯的色彩影响用于描绘南方庭院的场景,并获得了全国美展的大奖。
五、中西结合的绘画构图方法
主要讲述了构图规律的历程,特别是20世纪以来,西方绘画构图理论对中国画创作的影响。当代画家更多采用中西结合的构图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中国画构图。这种结合改变了中华的传统构图,明确了构图的几大要素,使我们在绘画构图中有了依据。同时,也讲述了构成与构图的区别,构成是二维平面上展开的,而构图可以在二维基础上进行三维转换。在绘画过程中,很多作品既有很好的构图,也有很好的构建。
六、现代绘画构图的创新与规律
主要讲述了构图和构成之间的关系,以及构图三要素中的边框。边框是画面自身外的一个形状大小,是构图的核心内容之一。边框的作用是分割画内和画外,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同时,边框的形式是多样的,不是简单的方形或圆形,而是有各种变化。在绘画中,边框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参与到构图的经验中。通过边框的存在,画面中的图形得以终止和延伸。
七、绘画构图与技巧解析
主要讲述了绘画构图的一些规律和方法。首先,提到了长条形的画,如横长条和竖长条,以及它们的构图方式。其次,强调了在画上摆放物体时,要注意物体的形状和走势,以及题字的安排。接着,讲述了画的构图特点,要求画面内容量大,有节奏感,视觉延伸,可以表现同一时空的不同特点。最后,提到了画家在创作时,要根据画的形状来安排物体的位置,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八、绘画构图的艺术与规律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构图三要素:边框、位置和主题。首先,要了解不同边框的特点和选择合适的尺寸来画主题性作品。其次,要确定画面的位置,包括横向和纵向的位置。最后,要围绕主题展开,将不同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同时,要注意画面中空白线和四个边角的关系,以及物象在边框和位置的变化。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创作出具有视觉感和竞争力的作品。
九、绘画构图的艺术与规律
主要讲述了构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安排画面中的主次人物。首先要有主次之分,将主要人物的位置安排好,再考虑次要人物的布置。在写生时,要抓住主要物象,将其放在画面的主要位置,其他物体则可以随意处理。在构图时,要把握好主次关系,主要人物要进行细致的描绘,而次要人物则不需要过多刻画。此外,还要注意画面整体的协调性,避免出现矛盾和纠结。总之,构图的位置和主次关系的处理对于画面的效果和美感至关重要。
十、山水画创作中的构图技巧
主要讲述了在绘画中如何布置物象的位置,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首先,主要山峰要结构严谨,次要山峰要简明扼要,画远山或吃药三分。其次,桥梁和寺庙是画中的灵魂和纽带,位置要考究。再次,花鸟和人物也要布置好位置,主要花卉要刻画得非常深入,次要花卉要简约。此外,上下位置也很重要,要搞清楚上实下虚的特点。最后,山水画也要注意上下位置的安排,采取量和黑的一种对比,形成一个节奏。
十一、绘画构图学的基本规律解析
主要讲述了绘画构图中的位置规律,包括上下位置、左右位置、中心位置、对称、对角位置等。通过分析画家们的作品,可以发现他们在构图时会根据物象的特点和画面结构来选择合适的位置。同时,也提到了基本形在构图中的重要性,如三角形、圆形、方形等。最后,强调了绘画造型和节奏在画面中的作用。
十二、绘画构图的基本原理
主要讲述了绘画中线条的运用,如垂直线、水平线、斜线和弧形线的特点和用途。这些线条的选择和运用对于表现不同的题材和感觉非常重要。例如,垂直线可以用来表现庄严、肃穆的感觉,而水平线则可以表现出平静、安详的感觉。此外,还有斜线和弧形线的运用,它们各有其特点和效果。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线条的运用,可以使绘画作品更加生动、有感染力。
(来源:写意画院)
艺术家简介
汪为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工作室导师暨指导教授,宁波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画坛》主编。数十年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和中国画创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论、中国画学研究、国家主题性绘画创作研究、当代画家研究、当代美术批评与展览策划。其国画作品荣获2003年中国画展优秀奖、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第三届全国山水画双年展、中法文化年·当代中国画作品展、“新传统·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等,并在北京、浙江、山东、安徽、海南等地举办画展,作品被国内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