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剑飞说自己并非一直朝着某个特定目标进发,总是被各个岔路口的可能性吸引,与这个时代和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碰撞和接触。在很多艺术家求新求异,运用版画思维创作距离版画越来越远的新潮作品的时代,他埋头扎进传统,创作了大量地道的水印木刻作品。而在大家铆足了劲向市场风向看齐的年头,他又要任性地把创作中的各种可能性都试一遍。
折纸系列之二《西厢记》,水印木刻,31cm×55.5cm,1996年
问:从事版画创作30年了,你如何梳理自己的创作?
康剑飞:作为一名版画系教师,从教学的角度回看自己的作品,我可以捋出一条从版画的技术、语言、本体观念,到材料的清晰线索。在这条线索的发展过程中,又嫁接和承载了不同时代的艺术观念和个人成长经历。
20世纪80年代末最为兴盛的是本体语言研究,90年代我上大学的时候,受吴长江、苏新平、谭平这些老师的影响很大。
在某一个阶段,我的作品看上去层层包裹,用了一些概念,比如文学文本、超现实的观察,以及新的形式,比如装置、行为以及与社会的互动,重重包裹之下仿佛搭建了一个巨大的迷宫,但我认为它的内核还是这个“版”的概念。
《临时之旅》,装置行为,2018年
2018年康剑飞在天津港完成装置行为《临时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