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当代山水画创作的版图上,白联晟以其独特的艺术实践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山水意境——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思考深入艺术本质,甚至他的梦境都萦绕着笔墨意象。这种集实地行走、文献研究、哲学思考与艺术创作于一体的综合实践,使他的山水画超越了传统与现代的简单两分,形成了兼具文化厚度与当代感知的独特风格。
▲白联晟《崖上彤云》 193×96cm 2023年
白联晟对传统山水画脉络的研习绝非表面化的风格模仿,而是一种深度的文化基因解码。他像一位艺术考古学家,耐心梳理着各个时期的山水笔墨谱系,在范宽的雄浑、倪瓒的疏淡、石涛的纵恣之间寻找内在的精神连线。这种研究不是为复古而复古,而是试图理解传统山水画背后的观察方式与宇宙观念。值得注意的是,他对传统的学习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批判意识,既能深入堂奥,又能跳出窠臼,这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辩证态度,成为他艺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白联晟《正午阳光》245×125cm 2025年
行走是白联晟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多年来他始终坚持用双脚丈量山水的真实尺度。北方山水的嶙峋岩壁,南方山水的的清幽雅致等,都成为他直接体验的自然文本。这种实地考察不是简单的写生采风,而是一种身体力行的感知训练——他记录山石在不同光线下的质感变化,体会云雾升腾时的空间转换,感受季节更替带来的色彩韵律。这些鲜活的自然经验经过沉淀,最终转化为其笔下充满生命力的山水意象。
▲白联晟《景明之境》138×69cm 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