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姜宝林 | 继承传统而不与人同,走向现代而不离笔墨

姜宝林 | 继承传统而不与人同,走向现代而不离笔墨
2025-04-25 13:39:1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在耄耋之龄的老画家中,姜宝林是最具活力者之一。他的作品,不但有深厚的笔墨传统,尤其富于强烈的视觉张力。新时期之初,画坛有“南陆北李”(陆俨少、李可染)之誉,姜宝林先后在杭州和北京攻读本科与研究生,主要导师正是陆俨少和李可染。他的绘画,学习前人“师心而不蹈迹”,感受生活“不与照相机争功”。不仅兼容南北之长,而且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开放包容,艺术语言融通中西,艺术精神不离传统写意,以化古求更新,探索中国画传统的现代转化。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姜宝林已精熟地掌握了传统,开始了个性化和现代化的探索。探索的要领,一是继承传统而不与人同,二是走向现代而不离笔墨。在他的心目中,传统的笔墨程式,有提炼丘壑抒写性情的精义,也有习以为常的惰性,因此他不走前人的集大成之路,而是探求析离传统别开蹊径。同样,在他认识里,现代不只是画现代生活,也并非照抄现代西法,而是捕捉现代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导致的视觉审美之变。具体说来,即是以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筛选传统的图式资源与笔墨资源,用走极端的方式给以优化、强化和重构,使之在形式上更有冲击力。

于是,先后形成了四种面貌。

进山 姜宝林

133cm×78cm 1988 捐赠作品

一种是白描山水,简化到几乎只有线条的组合与律动。这种作品发端于西部山川写生,也不无陆俨少云水图式的启发和未上色的民间木版年画的陶融。特点是简而又简,几乎完全摒弃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渲染、皴擦、泼墨、破墨和积墨。色彩也不多,只是线条的排列组合,或偶尔参以细点。但无论线条还是细点,都经由书法思维的升华,那点线本身就具备着生命的筋骨肉和精气神,就含蕴着宇宙造化阴阳相生的奥秘。

暮色 姜宝林

143cm×327cm 1997 捐赠作品

第二种是积墨山水,不以笔胜,而以墨胜。这种作品,大略由李可染的积墨,上溯黄宾虹积墨的皴点交织积叠,强化了他得之于江南、西北、雁荡山和嵩山各地的感受。一律求其大象,布境多雄浑高旷、笔墨则气厚思沉。但有三类面目,其一拉近景观,甚至仅一座山、一片林,强调大的开合,突出大的形影。其二,布境参以平面构成,造型多为几何图形,夸大对比,气局宏敞,非常惹眼。两类都显现了密林间的光斑闪烁,拓宽了山水画所表现的视觉感受。另一类则如白描山水的照相底片,计白当黑,奇趣横生。

春风春花 姜宝林

152cm×96cm 1992 捐赠作品

第三种是大写意花卉,所画对象,除香榧系列之外,多是前人描绘过的平常花木,但画得非常出色。论其渊源,始于潘天寿及其传派,起步就磅礴大气,

泼墨淋漓,神光焕发,不同凡响。九十年代初期以来,也酝酿出两种自家面目。一种面目,粗枝大叶,简当提炼,讲求构成,富有形式感。另一种似乎受到山水画的启示,画成林成片的树丛花丛,或密叶繁枝,或硕

关键词:姜宝林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