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无限之限——中国当代油画研究展”在南京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以中国哲学思想的“象”为内核,通过“具象—意象—抽象”的学术脉络,系统梳理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呈现传统与当代交融的艺术探索。作为学术主持的吴洪亮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对于本次展览以及油画发展的见解。以下根据采访内容整理。
如何理解“无限”与“限”
所谓“无限”,就像一个创作力的、创造能量的无限延展的维度的状态。所谓“限”,从表面看好像是拿着一支油画笔,油画的颜料、画布,一个长乘宽的画框去创作,在今天状态下(这)可能给我们更多的束缚。但是有一点,任何一个艺术的媒介,它的存在一定有它的底层能量。我个人觉得油画的底层能量,(要看)一个观者面对一件作品的时候,它是不是能给你带来一个长时间思考的可能性。
我觉得油画表现力的极度的丰富,以及画面之外的那个无限的遐想空间,到今天看,哪怕写实的画仍然会给你带来这样的吸引力。
所以这个时候作为一个油画家也好,基于他们的创作的一个展览也好,我们在这样的现实物理空间里头去思考一个因油画而产生的多维的一种可能性,这个是有意思的。
经典与未来
还有一个点,就是现在大家特别慌,我们的维度就看在100年、200年、300年、500年的。但是如果我们把视野拉长强一点,比如说现在我们进入人工智能,是不是这个画不能画了,油画更不能画了?包括很多老先生都觉得这个事情风险很大了、危机重重了。这是一种特别悲观的态度。但作为一个做美术史研究的人,我这方面真不悲观,因为500年对于历史来说就一瞬间,其实我们回观的时候,我们会把历史压扁的,也就是说今天你画一张画,也许你用的所有的思维方式和材料手段可能是50年前的,但是因为你个人的面貌,你的性格和创作又超越这50年甚至100年,那么300年后再看这张画的时候,它是一张既经典又有未来感的一件作品。
作为艺术家,既然你已经选择了比如画油画,你就爱画油画,你就爱这件事,然后你把你自己画好,如果你命好,你现在成名;如果这是张好画,你可能未来成名,都ok。
(来源:南京美术馆)
艺术家简介
吴洪亮,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美协副主席。
吴洪亮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策展人,长期致力于齐白石、20世纪美术史的研究。在他主持下,北京画院美术馆入选首批9家国家级重点美术馆。他参与策划并将齐白石的艺术带到匈牙利、日本、列支敦士登、希腊等国家及中国澳门等地区展出。参与组织了“策展在中国”论坛、齐白石艺术国际论坛等学术项目。2008年参与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及公共艺术项目。2019年担任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担任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共艺术全球征集项目的策划委员会主任。近年来,有数十篇论文发表在《文艺研究》《美术》《美术观察》《美术研究》等专业刊物,出版专著《一叶知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