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像与吉他》100X80cm 2014年
静物画:设计性与诗意的交织
古棕的静物画同样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每一幅作品都像是精心编排的戏剧场景。他的静物画中,几乎都有石膏像的身影,即便在加入文化元素的作品,石膏像依然是画面的主体、亮点与象征,这也赋予了他的静物画强烈的设计性艺术特色。
古棕精心挑选那些能激发他创作欲望的物件,水果、陶罐、干花、酒瓶、玻璃制品、瓷壶、刀具、丝织品、各色衬布,以及书籍、小提琴、吉他、喇叭、唐三彩等,将它们与石膏像巧妙组合,构建出富有节奏感与对比度的新空间。他凭借细密的用笔,细腻地表现出各种物品截然不同的质感,使画面达到美妙的艺术境地。画面构图饱满,各种物件看似随意摆放、杂乱无章,实则错落有致,每一件仿佛都拥有独立的生命,在自己的空间中相互映衬、和谐共生,无需主人的刻意介入。古棕在画室的宁静角落,用心凝视这些寂静之物,让物之静与心之静相互交融,从而回归绘画与事物的本质,找寻到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在对美的不懈追求中,他总能在平凡事物中发现独特之美,并凭借对油画材质美感的深刻领悟和对色彩强度的娴熟驾驭,将这种美转化为动人的艺术语言。他在表现上情真自然、直抒胸臆,形成了质朴、雅致、协调且充满活力的总体风格,彰显出画家静思的智慧与炉火纯青的绘画功力。
《花卉与水果》100X80cm 2014年
风景写生:东西方艺术的诗意对话
相较于画室中的创作,古棕更热衷于走出画室,投身大自然的怀抱,用画刀画笔与自然展开对话。他带着强烈的主观愿望和敏锐的色彩感觉,在自然景观中自由挥洒才情。
受中国山水画的熏陶,古棕在风景写生中逐渐吸纳中国画的意象因素,摆脱了客观物象的束缚,转而更注重表达感觉、印象、记忆与情绪,走向重意境的自由创作空间。在他的作品中,既保留了留苏时期熟练而率意的笔触,在绘画方式和艺术追求上,又更接近印象派画家,色彩成为作品中最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同时,他以中国文人特有的敏感,在色彩构成中融入写意的笔韵。他喜爱用大笔挥扫、堆砌,时而让背景薄透、主体堆塑,时而对主体随意勾勒、背景厚堆重塑,根据不同物体、不同空间运用不同的笔法与笔触。他用笔厚重、稳健、精准,用刀则破笔而出,增强用笔力度,无论是“摆”“堆”还是“刮”“切”,都自然地融入“写”的笔触之中,为塑形增添厚度,为堆彩增添趣味,赋予色彩质朴隽永的耐读性。古棕作品中的光色,体现了他对色彩关系、色彩环境和色彩空间敏锐的分析能力与深厚学养,是理性思考的结晶;而笔触刀痕则直观地呈现出他捕捉光色时充满激情的创作过程,是个性的升华,使光色乃至整个作品的艺术个性得以彰显,是感性与直觉的表达,是画家生命的自我观照与对象化呈现。
《徽州人家》50x60cm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