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多年积淀,在绘画技法上,徐惠泉打破明清以来文人画“重水墨,轻彩绘,尚写意,抑工谨”的桎梏,将古典绘画的雅丽、印象派的色彩张力与现代艺术的构成法相结合,形成了“体制淡雅,气骨不衰”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文学家朱自清》,便是传统水墨与工笔重彩的融合,既有水墨写意的洒脱,又见工笔重彩的严谨。他以大片墨块配制作为骨架烘托,以墨线作为脉络进行白描,并融入拓、印等特殊处理,使画面呈现出仿佛需几百年乃至几千年才能形成的肌理质感,如同园林历经岁月沉淀的斑驳痕迹,极具历史穿透力和沧桑感。三幅作品相组合,仿佛陈设于园林书斋的条屏,而岁月和情感又赋予了它浓厚的包浆。充盈画作的是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是父子情深,是时光的温暖。
《文学家朱自清》工笔重彩2011年作
徐惠泉塑造的人物,或静雅如采枇杷的少女,或雄浑如开山凿岩的建设者,这些鲜活形象,皆以墨彩为桥,连接历史与当下,既有江南的文秀,又有时代的强韧。这也许就是他的人物画“延续数百年江南特有的文人习气,却不陈腐、不苍老、不衰颓……”的艺术密码吧。
在苏州园林的曲径通幽处,在工笔与写意的交融中,画家徐惠泉以墨色为骨、色彩为韵,编织出一幅幅充满江南诗性与文人情怀的画卷。他的作品是“清新的生活之泉、奔流的艺术之泉,幽深的思想之泉”,在淡雅与气骨间,为中国画注入绵长不息的生命力。
(文/沈丽萍,来源:过云楼文化)
画家简介
徐惠泉,生于1961年,苏州高新区原枫桥镇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州科技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通大学特聘教授,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等国内外重要艺术展览并获奖,多次担任全国美展评委、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委等。作品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专业机构和私人收藏。
2023年,苏州高新区设立了徐惠泉艺术空间,免费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