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山东报道 当161.6米长的艺术长卷在美术馆空间徐徐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就此展开。5月17日下午,“黄河·黄河——王克举艺术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启幕,艺术家历时四年创作的黄河主题巨制整体亮相,通过多维艺术形态构建起一条流动的精神长河,全方位展现黄河的壮美与文化底蕴。
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祁海峰,著名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谢飞,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凌先后致辞。展览艺术家王克举致答谢词,最后由刘万鸣为王克举颁发捐赠证书。开幕式由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青云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致辞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祁海峰致辞
著名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谢飞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凌致辞
展览艺术家王克举致答谢词
颁发捐赠证书
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青云主持开幕式
本次展览以王克举先生的巨幅长卷《黄河》(高2米,总长161.6米)为核心,该作以黄河流域33处地理坐标串联起自然奇观与人文印记,从黄河发源地星宿海到东营入海口,彰显出宏大的艺术视野与深刻的文化意蕴,将为观众带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围绕巨幅长卷,展览将同步展出黄河创作手稿,包括素描长卷与色彩手稿,以及120余幅独幅近作,全方位呈现艺术家关于黄河主题创作的艺术语言切面。与此同时,大地艺术装置《河图》将沿黄河33处景观的土样和与之相应的手绘黄河地图结合,将自然、地理、文化与现场深度链接。展览的特别版块通过纪录片与影像文献的形式,详细记录艺术家沿途的创作之旅,揭秘艺术家“行走的写生”创作模式与行程4万余公里的田野考察轨迹。
作为首部系统梳理黄河文明的艺术工程,展览构建起“地理黄河”与“文化黄河”的双重叙事。以足迹丈量文明基因,以艺术彰显黄河精神,这场多维度的艺术实践,既是对母亲河的当代美学重构,亦为传统文化注入可持续的公共性,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此次展览不仅是对黄河自然景观的艺术再现,更是对黄河文化的致敬,对母亲河的深情礼赞。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15日。
展览现场
文稿/方圆美术馆
摄像、摄影/李建龙、张悦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
艺术家简介
王克举,1956年8月生于青岛,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特聘画家、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创作研究员、北京当代写意油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展览与收藏评审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