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名家辈出的中国水彩画坛,王可大一定是一位绕不过去的水彩大家。尤其是他的东北风情系列写实作品,用平实的视角反映深刻的主题,令人感动,被观者誉为“最温暖的乡愁”。
王可大水彩画《十月》110*80cm(漓江画社藏品)
(“大荒情”王可大水彩作品集入集作品)
七年前,王可大教授在桂林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大荒情——王可大水彩画作品展》,那是我和他的初遇。记得开幕式当天,展厅人头攒动,观者如潮,大家都被那扑面而来的东北风情所吸引。画作是满满的朴实无华的乡土气息,浓浓的黑土风韵,传递着一种亘古不变的也是震撼人心的伟大主题——乡愁。
图为王可大当年下乡“北大荒”,和知友一起下农田、打山火、军训等历史照片。
我是东北人,在东北出生长大。看到作品中歪歪斜斜的篱笆墙以及篱笆墙下的悠然自得的家禽、还有白雪覆盖的玉米粮仓、高高挂起的喜庆灯笼、老牛拉着的大板车,冬雪中迎风摇曳的玉米杆,还有节日里走村串户的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一切仿佛身临其境,跨越时空在我的眼前静静的穿越,穿越血液的脉动,直入人心深处。
王可大在水彩画创作
观展时,我便猜测作者一定是东北人,或者一定是有着刻骨铭心的东北经历。果不其然,他出身于北京艺术世家,在1969年,年仅16岁的他响应号召即奔赴祖国的北疆北大荒,开启了知青岁月。和战友们打山火、拉练、种地、军训……,即便条件多么艰苦,他也从未放弃手中的画笔,写写画画早已刻在他生命的骨髓里,成为他闲暇时光最大的慰籍。
和著名表演艺术家、北大荒知青战友姜昆重逢于桂林
这样一去就是漫长的九年。“自古英雄多磨难”,青葱岁月的苦辣酸甜没有压垮他作为知青人的脊梁。曾经的风雨严寒,造就了他一生中身处任何逆境都不会缺少的淡定和坚强。这就是我们在王可大身上显现的难能可贵的人生光辉。
九年的艰苦磨砺,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也为他的艺术创作积累了珍贵的素材,凭借优异成绩,他叩响了美术院校之门,接受正规的艺术教育。学成毕业后南下桂林,受聘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自此开启了他艺术教育生涯,培养了众多优秀学子,可谓桃李芬芳。
图一:王可大三兄弟在北京举办画展;图二:参加中日艺术交流
图三:在北京大学办展讲学;图四:给学生现场展示创作过程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王可大迎来了他艺术生涯的高光时刻,成名作《女人和马》成功入选全国美展并被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荣誉收藏,由此在中国画坛崭露头角。
王可大从来没有止步于自己的成绩。五年一次的全国美展,代表中国美术的最高艺术水准,从第九届到第十二届,《冬至》、《瑞雪》、《歌节》、《山路》等一系列作品连续四次先后成功入选。作品《林中》还跻身于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举办的水彩大展——《中国百年水彩画展》,先后共有四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应邀为写生中国百名画家走进桂林写生做公益讲座
他的作品,无论四季如何流转,都满溢温暖,那是一缕缕画家笔下的或者说是流淌在画作中的阳光,是呈现出人间最珍贵的烟火气,更是穿越时空的乡愁。他笔下的家畜家禽,仿佛被赋予灵魂,承载着默默耕耘、不惧恶劣环境的美好品格,仿佛和画家共同无声诉说着生活的本真;那些广西苗壮等各民族农家女形象:身背孩子娃仍为生计劳作,她们外表朴素,却有着坚毅的眼神,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立雪和王可大教授合影
这些形象传递出的情感,同样触动观众的内心,勾起人们对母亲的思念、对童年欢乐时光的回忆。当我们从画面回到现实,突然意识到时光永远不能倒流,故乡永远只是一种灵魂慰籍的时候,作品已然化作了我们的精神依托,成为流淌在我们心底的孤独、惆怅和感动。
王可大水彩画《母子相伴》
110*80cm(漓江画社藏品)
许多人都在寻找王可大艺术成功的密码,当然这离不开他艺术世家的基因传承,离不开始终如一的通过勤奋努力赢得的过硬功夫。而他的知青经历,无疑是他艺术人生里最厚重的底色。
王可大的创作大部分是出于他人生的这段重要经历。那是文化干涸却情感交融的时代,与连队战友、父老乡亲相处的点滴,化作艺术创作的养分。他笔下的袅袅炊烟、干草垛、枯萎的玉米秆……无疑是他青春的记忆,寄托了他无限的眷恋。
王可大《冬日》
110*80cm(漓江画社藏品)
他的创作从来不追求世俗的潮流,他的每一幅作品从来不是为某个参展刻意而作,也不是为哪一个机构或个人收藏而定制。他没有描绘过三山五岳的磅礴、更没展现大江大河的汹涌,只专注于用画笔记录过往的看似单一的生活,只是对脚下土地的深情热爱。
王可大出版的部分个人画集
艰苦岁月成就了其永不止步的拼搏精神,支撑他在属于他的艺术路上勇敢前行。作品是心灵的传递,是个人情感的载体,唯有精神浇灌的艺术作品才能打动人心,从这一点看,他收获诸多的至高荣誉当为必然。
他的创作态度,也为那些功利性创作的人,给出了关于艺术本真的最好答案——艺术当源于生活、忠于内心,方能传递恒久的温度。
艺典文化创始人吴涛拜访王可大教授
(文/立雪,来源:写生中国官方平台)
王可大作品欣赏
王可大水彩画《农家院》
80*110cm(漓江画社藏品)
王可大水彩画《民族风情系列-乡间小路》
80*110cm(漓江画社藏品)
王可大水彩画《民族风情系列-赶集》
115*63cm(漓江画社藏品)
王可大水彩画《青青的草原》
110*80cm(漓江画社藏品)
王可大水彩画《风平浪静的清晨》
110*80cm(漓江画社藏品)
王可大水彩画《民族风情系列-陪伴》
80*110cm(漓江画社藏品)
王可大水彩画《民族风情系列-背负希望》
80*110cm(入展作品)(漓江画社藏品)
王可大水彩画《民族风情系列-赶圩》
80*110cm(漓江画社藏品)
王可大《民族风情系列-再出发》
80*110cm(漓江画社藏品)
王可大《民族风情-晨光》
80*110cm(漓江画社藏品)
王可大水彩画《民族风情-圩日的期待》
110*80cm(漓江画社藏品)
王可大《敖包的等待》
80*110cm
王可大《初冬时节》
80*110cm(漓江画社藏品)
王可大《晨曲》
80*110cm(漓江画社藏品)
王可大《静泊》
80*110cm(漓江画社藏品)
王可大《相依寒冬》
80*110cm(漓江画社藏品)
王可大《秋日篱笆墙》
80*110cm(漓江画社藏品)
王可大《共沐阳光》
80*110cm(漓江画社藏品)
王可大《大板车的回忆》
80*110cm(漓江画社藏品)
王可大《张灯结彩迎新年》
80*110cm(漓江画社藏品)
王可大《黑土情》
80*110cm(漓江画社藏品)
王可大《港湾》
80*110cm(漓江画社藏品)
王可大《眺》
80*110cm(漓江画社藏品)
王可大《出发》
80*110cm(漓江画社藏品)
画家简介
王可大,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漓江画派常务理事,广西水彩画协会理事。
从事油画、水彩画创作与教学。作品入选“中国水彩百年画展”;入选全国第九、十、十一、十二届美术作品展(全国每五年一届大展);“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展”;“上海国际水彩画双年展”;全国第五、六、七、八、十届水彩画展”;入选深圳水彩双年展。获“第十一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中宣部“五月的风美展”金奖;“中国的四季美展”铜奖;“第三届全国五自治区美展”银奖;“首届全国小水彩画展”优秀奖;六幅油画入选“全国第六届新人新作展”;“全国首届水彩人物画展”;入选“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展”;入选“首届南宁国际水彩邀请展”,四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