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界网报道蝉鸣渐起的济南夏日,趵突泉畔正波光粼粼,岸边垂柳随风摇曳轻扫过青石板路。伴着微风,7月2日上午,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省油画学会主席团成员、青岛画院专职画家徐青巍走进文化视界,接受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频道的专访。在当代艺术的广袤天地中,徐青巍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与不懈的探索精神,勾勒出属于自己的创作轨迹,他的创作之路,似一首跌宕起伏的长诗,每一笔都饱含着对艺术的炽热深情与深邃思考。今天,我们有幸与徐青巍展开一场对话,一同走进他诗意盎然的艺术世界,聆听笔尖流淌出的创作故事。
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频道总编辑梁洪文以茗会友,谈笑间,他们从天地生灵畅聊到烟火人间,并感叹当下生态文明保护政策实施后,以往未曾见过的许多珍稀动植物得以一见,这为徐青巍的艺术创作提供了诸多新灵感,二人相谈甚欢,这场对话恰似颜料盘里奇妙交融的色彩,在艺术与生活的画布上,晕染出别具一格的趣味与温度。
随后,总编辑梁洪文邀请徐青巍参观了中华艺术空间与两网编辑室,一一观赏了摆放在中华艺术空间内的名家画作,期间,徐青巍教授对管朴学教授的一幅画作连连称赞,并对艺术空间的陈列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在云间画室中,徐青巍端坐其间,展开了一场深度的艺术对话,将创作理念与人生感悟化作潺潺溪流,缓缓注入艺术的长河。此刻,让我们循着这缕萦绕鼻尖的松节油的特殊香气,推开画室的门扉,一同踏入这场思想与色彩共舞、灵感与匠心交织的艺术秘境。
泼彩挥毫于“云间”,早已是名家造访两网时不可或缺的“保留节目”了。每逢丹青妙手亲临画室即兴创作,总能引得众人引颈期盼,徐青巍此番落笔亦不例外。
徐青巍静立于画架前,目光如炬锁定素白画布,先取赭石调了松节油,指尖轻捻画笔在画布上匀匀擦拭,松节油清冽气息漫开时,周身便凝起一股专注气场。旋即执笔蘸色,调色盘上天蓝与钴蓝刚一交融,笔尖已如离弦之箭落向画布——寥寥数笔劲挺线条,便将海岸曲折轮廓勾勒得跃然欲出,浪涛翻涌的势头隐在笔锋里;继而换用扇形笔,饱蘸掺了紫罗兰的灰蓝,腕间轻转间,海天相接处便漫开一片朦胧雾霭,似有晨烟浮动。待到刻画礁石肌理,他换了支狼毫细笔,将赭石与熟褐细细揉进石老人礁石的纹路,那些被海浪啃噬的凹痕、被岁月打磨的棱角,竟在油彩间生出几分沧桑古意来。
徐青巍时而退步三尺,眯眼端详整幅画的气韵流转;时而以笔尖在未干的油彩上轻挑,划出浪花碎裂的银线。待最后一抹暖红落日斜铺在礁石顶端,他才缓缓搁下画笔。此时画布上的海岸,已在光影交错间漾起宁静而蓬勃的生机,虽因时有限尚未毕工,那海的呼吸、石的风骨却已呼之欲出,俨然一幅近于完美的佳作了。
松节油香里的艺术序章:从灵感碰撞到风格初绽
当松节油的气息漫过调色板,当颜料在画布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徐青巍的艺术世界便在这方寸之间徐徐展开。他的创作之路,是一场跨越风格、融合中西、坚守初心的漫长旅程,每一步都饱含对艺术的深情与思考,为我们展现出绘画艺术别样的魅力与价值。
早期的徐青巍,带着青春的锋芒与对世界的热忱,化身敏锐的社会观察者。那时的他,像一个手持画笔的战士,用作品剖开社会的表象,在水系列、超写实静物系列中,肆意挥洒着青春的冲动、宣泄着年轻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冲动与思考。那些画作,是他与世界热烈的对话,是年轻艺术家对社会的勇敢回应。
作品名称:春声图
作者:徐青巍
尺寸:28x23cm
材质:亚麻布、油彩
年代:2025年
然而,岁月流转,时光如诗,他的创作重心开始了一场诗意的迁徙,随着阅历的沉淀,他的调色盘悄然变换色彩。艺术创作重心从喧嚣的外部世界,转向内心静谧的花园,新的灵感如泉源般不断涌现。在这片艺术天地中,他以传统为颜料,以现代为画布,书写着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动人篇章,完成了艺术灵魂的蜕变与成长,找到了最契合自我的诗意语言。
亚麻布上的东西方对话:油画与国画意境的碰撞融合
对于徐青巍而言,厚重的油画亚麻布曾是他艺术启程的站台。油画材料强大的表现力,如同他家乡青岛深邃而悠远的大海,吸引着他不断探索光影与色彩交织而成的三维世界。然而,当他的目光触及中国传统绘画时,仿佛在艺术的迷雾中瞥见了另一座灯塔。
在天津美术学院求学的青葱岁月里,徐青巍常将自己浸润于艺术的浩瀚星河。图书馆泛黄的美术史典籍是他的渡船,精美的名家画册作他的罗盘,每当指尖抚过宋人花鸟册页中纤毫毕现的翎羽,或是凝视八大山人笔下白眼向天的禽鸟,胸腔里便翻涌开层层艺术的惊涛。“你看,中国画里的梅兰竹菊、飞鸟游鱼,哪只是单纯的物象?”徐青巍如是说道,“画家们把风骨气节揉进笔墨,让每一根兰草都有了君子的清傲,每一只寒鸦都藏着遗世的孤勇,这是西方绘画里少见的灵魂注脚。”
作品名称:观天图
作者:徐青巍
尺寸:28x23cm
材质:亚麻布、油彩
年代:2025年
自那时起他渐渐领悟,西方绘画是在亚麻布上塑造出的立体史诗,注重构建真实的空间与光影,似一首首激昂的西方交响乐;而中国传统绘画恰似古琴弦上流淌的《高山流水》,沁人心脾之间留下古韵古香,看似简淡,却暗合着华夏子孙血脉里的审美密码,一勾一抹间,尽是东方哲学的深邃与浪漫。
为了实现这两种截然不同艺术语言的融合,徐青巍开始在画布上进行大胆的实验。他像一位技艺高超的炼金术士,褪去油画中光影交织的华丽盛装,让画面回归平面的纯粹。笔下的线条不再执着于塑造体积,而是如行云流水般舒展,带着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韵律与风骨。当厚重的油彩遇见轻盈的意境,当西方的浓烈碰撞东方的含蓄,两种艺术基因在画布上奇妙交融,绽放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光芒。在东西方艺术的碰撞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和声。
作品名称:福临图
作者:徐青巍
尺寸:28x23cm
材质:亚麻布、油彩
年代:2025年
“我偏爱小画幅单只鸟的创作形式,这与中国卷轴画的审美趣味相关,区别于西方展厅的宏大叙事。”徐青巍说,这种形式能在有限尺幅中展现丰富细节,这一方小小画布,在他手中幻化成充满诗意的天地。受中国画审美影响,他偏爱这种适合案头品读、带来沉浸式体验的创作形式。小画幅虽尺幅有限,却似精致微型诗篇,方寸间藏无尽细节与情感。
笔耕不辍向新境:艺术征途上的持续求索
谈及创作与参展的初心,他目光如炬:“我的画布从不为展览的框架而生,每一抹色彩、每一道线条,皆是心底灵感的自然奔涌,是对艺术炽热之爱的鲜活印记。”于他而言,坚守个人兴趣如同画家对主色调的执着偏爱,是作品灵魂的根基所在,唯有忠于内心热爱,方能让画作迸发独特生命力。然而,徐青巍并未将自己困于个人艺术的小天地。
但他深知,艺术家当如执笔的时代歌者,不能只吟唱自我的小调,更应奏响时代的强音。如今,他已备足颜料,展开画布,准备投身于大型主题创作之中,用画笔勾勒时代画卷,在坚守艺术个性的同时,书写出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交相辉映的壮美篇章。
作品名称:仲夏图
作者:徐青巍
尺寸:28x23cm
材质:亚麻布、油彩
年代:2025年
徐青巍的艺术之路,是诗意的探索与坚守之路。从题材转变到中西融合,从创作形式选择到参展理念,每一处都闪耀着他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与追求。在未来,期待他继续以诗意笔触,在绘画的浩瀚天地中,描绘出更多精彩绝伦的艺术画卷。
岁月的笔触在画布上晕染,转眼间,与艺术家徐青巍共度的时光已化作记忆长卷中绚丽的篇章。愿来日,当晨雾漫过文化视界的窗棂,当松节油的清香再次萦绕鼻尖,我们仍能与徐青巍在艺术天地下重逢,共赏他笔下的鸟儿,共话那永不褪色的创作热忱,续写这场与艺术、与匠心的浪漫之约。
来源/文化视界网作者/尹子怡
摄像/徐智勇摄影/王鑫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