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林的小油画之精彩我不多说了。我以为那些大画是他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那是“再现为体,表现为用,具象为体,抽象为用”,这几个方面结合得非常之好。既有写实所要求的真实感,又有抽象主义所表现的,也就是现代绘画所要求的平面感,最浅近的例子是一般画海都用水平笔触,而他在大画上却用了上下垂直的笔触,从再现变成为一种构成并使之鲜活起来,这是一种超越。
——韦启美,摘自《杨松林油画风景展研讨会》发言
杨松林的风景中,特别是画山与海所体现的那种大度、那种人文气度,这是特别值得珍视的,他并没有因加入了某种抽象的平面的一种处理而削弱了自然的精神和画家的人文气度,这点特别可贵。
——水天中,摘自《杨松林油画风景展研讨会》发言
从艺术史上看,特别是20世纪的绘画史,凡取得成就的,能在历史上站得住的,真正有成就的画家就在这两者之间即绘画的再现与表现,具象与抽象两种因素之间求得有机融合的。松林在这方面有自己的追求,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邵大箴,摘自《杨松林油画风景展研讨会》发言
从他的作品中我感觉最深的是松林的画是画自己的心迹,这种画最感人的地方就是真诚。在艺术上,他有自己的主张,在他的画上也体现出松林的全面修养。
——尚扬,摘自《杨松林油画风景展研讨会》发言
他的很多画中借鉴了一些中国传统技法的尝试,很有情趣,并且是有深度和广度的研究。在风景美方面,他是把自然美更明确、更提炼地表现出来。他的大画中有博大的气势,我很喜欢。
——罗尔纯,摘自《杨松林油画风景展研讨会》发言
杨松林的画是在繁忙的工作中画出来的,这样大的量让我很敬佩。艺术质量的提升必须建立在一定量的基础上的。这些年他的艺术在提升,他的主观境界、他的胸怀、他的艺术精神品格,这些都在他与自然的交融中所获得的一种提升。从他的艺术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哪一代人,凡在艺术上有成就的都是有精神追求的人。
——詹建俊,摘自《杨松林油画风景展研讨会》发言
在当代画家中,还没有人像杨松林那样长久的保持对自然的眷恋之情。长期的艺术实践,使杨松林形成一种我称之为自由抒情主义的绘画风格。我在杨松林身上看到了一种罕见的禀赋:把自然、社会中体验到的一切都转化为乐观、积极和诗意的东西——这是杨松林的生活法则,更是他的艺术法则。
——张晓凌,摘自《消费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读杨松林的作品》
杨松林作品欣赏
《大夏国都城遗址·统万城》
布面油彩
100×150cm
2014
《大夏国都城遗址·统万城》作品说明:
黄河流域城市的分布与变迁,与自然的、社会的、历史的环境变迁密不可分。十六国时期大夏国都城遗址“统万城”,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无定河边(黄河的一级支流),建于公元418年,已有1600年历史,为国家100处重大遗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是构成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统一的、“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中华文明的珍贵的历史遗迹。
《克孜尔千佛洞》
布面油彩
100×200cm
2007
《克孜尔千佛洞》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