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写意花鸟画领域,著名画家李承志的创作始终洋溢着一股源自齐鲁大地的雄健之气。他以笔墨为舟,载着泰山的沉厚、黄河的奔放与乡野的质朴,在宣纸上拓印出独具地域特质的艺术图谱——既承续着徐渭、吴昌硕以来的大写意传统,又将山东文化的刚健品格与生活气息熔铸于花鸟意象,让笔墨在豪放中见精微,于苍劲中含温情,形成了兼具北方风骨与文人意趣的独特画风。
齐鲁文脉铸骨血:地域文化的笔墨转译
李承志的写意花鸟深植于山东文化的沃土。齐鲁大地“崇文尚质”的传统,在他笔下转化为笔墨的“骨力”与“性情”:画梅枝如篆书“折钗股”,以枯笔皴擦出老干的苍劲,似见泰山松皮的斑驳肌理;写藤蔓则取黄河九曲之势,以草书笔意连绵缠绕,墨色浓淡间透着齐鲁农耕文明的生命韧性。这种将地域精神具象化的表达,使他的作品超越了单纯的技法呈现,成为文化基因的视觉载体。
他尤为擅长在传统题材中注入地域审美。不同于江南画家笔下的柔婉花鸟,他画的牡丹常以浓墨重彩写就,花瓣用泼墨法铺陈,朱砂与石绿在宣纸上碰撞出炽烈的生命力,题款“唯有牡丹真国色”的豪迈,暗合山东人直抒胸臆的性情;画鹰时,以焦墨勾勒爪喙,翅膀用破笔扫出飞白,眼神的锐利与羽翼的霸悍,隐隐透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雄阔气象,让写意花鸟成为地域精神的象征符号。
大写意里见真趣:笔墨技法的性情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