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重彩绘画的谱系中,陈斌的创作始终保持着对材质本体的敬畏与突破。他笔下的色彩不再是传统画论中“随类赋彩”的附庸,而成为精神叙事的主角——那些堆叠的矿物色层、交融的墨彩肌理,在消解了古典图式规范的同时,又以现代视觉语法重构了东方美学的精神内核。这种创作实践,恰似一场关于色彩的炼金术,让传统材质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光泽。
《争》亚麻布 140*160 2024
一、材质的叙事性觉醒:从“敷色”到“造境”的跨越
陈斌对重彩材质的运用,打破了工笔重彩中“色为墨辅”的传统认知。他将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从二维平面中解放出来,通过厚涂、泼洒、渗化等技法,使其在画布上形成具有浮雕感的色层结构。这些凝结的色料颗粒在光线中折射出晶体般的光泽,仿佛将敦煌壁画的历史斑驳与唐宋院体的色彩韵律压缩进当代创作——但他的革新在于,让色彩本身成为情感的载体:冷暖色的碰撞不再服务于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是通过色层的厚度差与肌理对比,直接构建出具有心理暗示的视觉场域。当墨色以泼墨般的恣肆渗入色彩肌理时,传统绘画中“墨分五色”的层次感被转化为色与墨的对抗性共生,苍劲的墨线与瑰丽的色面在冲突中达成动态平衡,恰似将“阴阳相生”的哲学观念转化为可感的视觉形式。
《小鸟飞过的绿草地》纸本 145*124 2024
这种对材质的探索,本质上是对绘画物质性的重新发现。在他的创作中,颜料的颗粒感、干燥后的裂纹肌理、色层叠加形成的视觉深度,都成为独立于物象之外的审美对象。他让观者意识到,重彩之“重”不仅在于材质的物理重量,更在于色彩作为精神载体的文化重量——当矿物颜料的天然属性与画家的主观情志相互渗透,色彩便从视觉符号升华为能与心灵对话的精神媒介。
二、心象的解构与重构:在抽象与写意之间
陈斌的重彩图式常呈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叙事性。他摒弃了传统绘画的线性透视,将山水、花鸟等母题转化为经过心理过滤的“心象碎片”:有时是几何化的色块拼贴,有时是流动的色带交织,仿佛将不同维度的记忆折叠进同一画面。这种图式创新,既非对西方抽象主义的简单移植,也非对传统写意画的机械延续,而是在解构与重构中找到了属于当代的视觉语法——当传统卷轴画的散点透视被转化为碎片化的空间拼贴,当工笔重彩的细腻勾勒被替换为色层的自由碰撞,东方艺术“以心观物”的哲学内核便获得了现代性的表达方式。
《天眼~4》纸本 168*145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