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培智对新疆人物主体作品的艺术表达,无论是个体的和群像的组合,都无不脱离了时空的指向,从而呈现出了一种超越时空和无时空差别的共时性空间,这种空间是没有具体的历史定位的,于是赵培智就赋予他的人物以“族群的”、“普遍人性的”、“精神人的”、“人类学的”多重指谓,目的是表现人的普遍人性和人性的深度及人性的复杂,他要对抗的是人的社会学和人的意识形态规定,还人的本质和族群的精神本体。
《理想之马》200×340cm2020年
对抗意识形态的“精神本体”
赵培智的这种表达思想和方式,使我自然的想到了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应该说在表达人性的本质和深度上、在表达历史时空的叙述方式上,赵培智和陈丹青的路径是一致的,但应该指出的是赵培智在某种程度上做的更为彻底、更为纯粹……
《徙》160×300cm2022年
陈丹青和赵培智的相同之处在于精神的高度上,他们都是站在时代的精神高地上的画家,但赵培智在精神法则是有个人性特点的,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承接性的递进和发展,这里要特别提出陈丹青和赵培智作品中的史诗性感觉和品格问题,就史诗性和史诗结构而言,在陈丹青的作品对于史诗性已经有所涉及,但赵培智这里是比较自省的:“他们都是在精神上非常丰富、非常深沉的民族……听他们的音乐,你觉得那真是饱含历史的沧桑,像唐代边塞诗人的作品。”
画家在感觉中体悟到了音乐和边塞诗的意义,这就具备了史诗性质的感性资源。
为何说这是“当代史诗”?
一般的说中华民族在传统中是一个撼缺史诗的民族,有学者说:蒙古的“嘎哒梅林交响音乐”是中华大民族中极少见的音乐的悲剧史诗。为什么?是因为这部音乐作品将蒙古民族的深沉悲剧历史——一个曾经占有半个世届的英雄民族衰落后的哀思和谓叹,用悲怆的交响音乐表达了出来。在当代杰出的油画家中,朝戈是一个具有悲剧情怀和深沉油画表达语言的艺术家,记得在他个人展览的学术讨论会上,笔者曾说过这样的意思的话:朝戈表达蒙古民族人物和风景作品都具有史诗性的倾向,但没有构成史诗作品的宏大结构。
《红色的形状》210×360cm2024年
对比而言,赵培智似乎在这方面跨出了鲜明的步伐,他曾说:“我接触和理解的新疆有另外一面,我感觉它是历史沉淀非常厚重的一个地方,因为几千年来,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多种文明的流动,积淀和变迁,在精神感情上的一言难尽的东西很多。”(见《赵培智与水天中对谈》)。
《山顶舞台》210×360cm2024年
正于水天中先生在评论赵培智所说:“你不是通过情节或者人物的形象营造民族俗气氛,而是从绘画性本体去体现一种精神氛围,一种他们特有的精神境界”(见同上引文)。这就构成了画家作品的史诗性要素,正是由于赵培智的作品具备结构宏大和丰富甚至矛盾的特征,又加上作品的系列性也就使得笔者有理由确认画家作品的史诗性的品格,以及画家在这个方面非常自觉的美学追求。
“剥离时空,才能获得永恒的人性”
从概念上史诗性作品具有结构宏大,内容复杂甚至矛盾。它要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塑造多面人物的状态和精神等。这是史诗性作品的一般应具有特征和形态,对比看赵培智的作品,可以说是都具备并呈现了的。
(文/邓平祥,湖南油画学会名誉主席,来源:鄂尔多斯朵日纳艺术馆)
《吟唱的人》 布面丙烯、油画 80cm×80cm 2024年
《夜曲·一》 布面丙烯、油画 120cm×90cm 2024年
《夜曲·二》 布面丙烯、油画 110cm×100cm 2024年
《坐躺椅的女孩》 布面丙烯、油画 80cm×60cm 2024年
《风向北》 布面丙烯、油画 200cm×170cm 2024年
《搜神》 布面丙烯、油画 200cm×170cm 2024年
《新头发》 布面丙烯、油画 60cm×50cm 2024年
《沉默的人之二》 布面丙烯、油画 140cm×110cm 2024年
画家简介
赵培智,1971年出生于新疆,1995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2004年于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进修。现为中国国家画院油画所所长、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