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以艺通心——中美艺术作品交流展”碰撞出东西方艺术的视觉对话,明年将赴美在德克萨斯州巡展

“以艺通心——中美艺术作品交流展”碰撞出东西方艺术的视觉对话,明年将赴美在德克萨斯州巡展
2025-07-11 12:18:2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年5月,以艺通心——中美艺术作品交流展在南京源当代美术馆盛大启幕。活动由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支持,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美国艾比林基督大学联合主办。活动旨在充分发挥艺术跨越国界、沟通心灵的独特力量,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互鉴。展览亮点纷呈,展开了中美艺术家联合创作、座谈交流、非遗体验与校园艺术分享等活动。

1.jpg

1972年2月,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历史性的访华之旅中,于长城上展望道:“我希望美国人民有机会认识并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人民。”他继而强调:“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拥有一个开放的世界。”在当时冷战与越南战争并存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尼克松对开放的期待虽考量国家利益,但彼此理解本身即具内在价值。这位美国第37任总统认识到,这种相互理解或许唯有通过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对话才能实现。

2.jpg

《以艺通心——中美艺术交流展》前言中表达了类似见解,“艺术承载着不同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理想,是促进理解、凝聚共识的重要媒介。”这场由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与美国艾比林基督大学(Abilene Christian University, ACU)联合主办的艺术展,于5月15日至6月15日在南京源美术馆展出,并计划于次年前往德克萨斯州巡展。

3.jpg

来自艾比林的艺术家、教授、ACU艺术与设计系主任罗伯特·格林与中国的翟优(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和王苏源共同担任本次展览策展人。展览汇集了20位艺术家的80件作品,其中包含8位美国艺术家的作品。翟优表示,此次展览旨在通过文化对话,进一步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联系。

格林携三位美国艺术家艾伦·史密斯、刘紫琪以及ACU艺术系教授肯尼·琼斯一同赴江苏南京参展。美国艺术家赵建民和王庆祥则在中国与他们会合。展览开幕期间,美国代表团还参加了一系列社区文化交流活动。德州艺术家邦妮·利博维茨和滕京伊的作品也在展览中展出,但他们本人未能随团。

展览缘起:跨越距离与疫情的艺术对话

这场中美联合展览的酝酿过程颇为曲折。早在2021年,格林经ACU华裔同事方柏林博士推荐,接触到中国艺术家盛东桥的作品。他回忆道:“我一看到他的画作就觉得与我有共鸣。”两人都深受10至17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影响。“他用一种让传统焕发新生的方式作画,而我的作品则聚焦于与地图制作历史相关的符号与痕迹。”

不久后,格林提议共同办展,盛东桥也欣然同意,但因疫情影响,计划被迫搁置。然而,这一设想却为日后更大规模的“以艺通心”奠定了基础。后来,格林受邀向中国驻美大使馆文化和旅游官员介绍展览构想。通过中国大使馆,他与同样寻求中美艺术合作机会的翟优建立联系,从而促成了此次展览。

展览以中美艺术对话为主线,将中国传统绘画与美国当代绘画并置,正如格林早期观察到他与盛东桥作品之间的关联。展览前言写道:“中国画的深邃魅力……与美国艺术的多样创新形成对照。”(展览作品还包括版画、陶艺和雕塑。)尽管创作手法迥异,东西方艺术作品之间却仿佛进行着视觉上的对话。

艺术对话:共通的主题与独有的视角

4.jpg

高云(中国)《乐在山水之间》

例如,中国艺术家高云的水墨画《山水之间得其乐》描绘了一幅奇幻而又自然的景象,展现水与山之间的和谐共生。岩石如永恒的守望者般从平静的水池中升起,远处的群山被云雾环绕,温柔延展。画面以灰褐、青绿为主调,构图线条分明。

5.jpg

罗伯特·格林(美国)《洪流之四》

而格林的作品《洪水四号》则展现出一场混乱的水灾,水的力量压倒陆地,洪水肆虐,河流、风暴与浪涛交织在一起,重新塑造了地貌,也改变了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高云画中的岩石在此仅为一角,几乎淹没在洪水的边缘。色彩与线条交融如水,仿佛书法笔画试图维系这一切。两幅作品犹如硬币的两面:自然既仁慈,又威严。

6.jpg

邦尼·莱博维茨(美国)《海伦》

空白图.png

7.jpg

赵治平(中国)《振翅高飞天地间》

邦妮·利博维茨的抽象画《漂与舞》以轻盈的色彩层叠,令人联想起Helen Frankenthaler、Franz Kline乃至Larry Rivers的作品,与中国画家赵治平的《振翅高飞天地间》形成回应。两位艺术家都在作品中融合了具象与抽象、物质与灵性的表达。前言称:“中国艺术家通过山水、花鸟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美国艺术家则从当代角度探索材料与形式的边界,展现他们对社会与自然的独特观察。”两者共同构成了“艺术语言的对话与深层次的文化互动。”

8.jpg

肯尼·琼斯(美国)《物质与心智》

肯尼·琼斯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他的作品因翻译误差,从原题《超越物质》变成了《物质与心智》。他指出,这种“误译”反而带来一种阴阳对立却统一的东方哲思。他的画作《物质与心智》出自“重写”系列,以黑底铺陈白、灰、红色线条和生物形态图案,宛如西方形式下的中国卷轴画。他回忆道,一位中国观众在即兴点评中将其云状图案与中国传统的“祥云”图腾相提并论。交流中,琼斯发现德里达的“重写文本”理念与对方关于记忆层叠的观点不谋而合。

交流延伸:教育与传统的碰撞与融合

9.jpg

除了展览,主办方还组织了丰富的延伸活动。开幕式上,中美艺术家共同在宣纸上合作创作了一幅画作,包括荷花、仙人掌、鸟类及抽象元素。(中国宣纸集团有限公司是展览协办单位之一。)美国代表团还参观了宁海中学和安庆师范大学的美术系。

10.jpg

参观宁海中学

这些访问对美方代表启发颇多。格林指出,中国艺术教学目标偏向西方传统,强调对文艺复兴大师作品的临摹,具备极高的写实与构图能力,“这些学生的基本功远胜美国同龄人。”但他也指出,这种方式类似于19世纪欧洲学院派教育,“缺乏对创造力与创新的培养,这是中美视觉艺术教育的关键差异之一。”在中国,艺术被期待延续传统;而在美国,艺术则鼓励突破传统,彰显独特性。

11.jpg

体验捞纸技艺

尽管如此,中国主办方也对20世纪的美国抽象艺术颇感兴趣。美方一行还参观了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纸制作工坊。琼斯回忆说:“当我走过纸厂大门时,接待人员指着一个警告标志笑说:‘你已经走到了罗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当年都无法踏入的区域。’”

12.jpg

参观宣纸原料

对格林而言,这种接待与开放表明中方真诚愿意对话与交流。他说:“主办方对我们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式都表现出极大兴趣。”他强调,整个交流过程充满了真诚、倾听与思辨的精神。他的感受正与尼克松当年站在长城上发表的讲话遥相呼应:

“我希望我们此行的一个成果,是让这堵墙——无论是实质的,还是意识形态与哲学上的——不再分隔世界人民,让人们,无论背景如何,都能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并在彼此的事业中分享与合作,共同走向和平与进步。”

据格林透露,这种对话仍将继续。ACU计划于2026年1月在德克萨斯州艾比林举办一场中美艺术作品的回访展览。

(来源:江苏省中国画学会)

(责任编辑:寿鹏瑶)
关键词:以艺通心——中美艺术作品交流展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