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DeepSeek谈艺】于来·油画 | 厚土之上的文化共生与当代转译

【DeepSeek谈艺】于来·油画 | 厚土之上的文化共生与当代转译
2025-07-12 14:08:1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创作理念的革新,让他的画笔成为厚土与心灵的直接对话通道。“写生即创作”是于来坚守的信条,这与他十四年深耕厚土的经历密不可分。在写生现场,他不做自然的“复印机”,而是以强烈的主观意识介入:沟壑的起伏被赋予情感的波折,窑洞的斑驳化作岁月的絮语,就连风中的尘土,也因他的笔触而有了呼吸的节奏。这种创作方式,让每幅作品都成为“时间的凝珠”——画外是沧海桑田的厚土蜕变,画中是瞬间与永恒的交织。正如他所说,自然界的一切不过是参考,真正要表达的,是“观照内心”后对厚土精神的深刻共鸣。

《九曲黄河》50cm*50cm2023年

文化的根系,在他的作品中盘根错节。厚土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承载民俗与文脉的容器。百姓间的温情、“转九曲”的虔诚、家畜等动物元素在生产中的坚韧,这些流传千年的民俗符号,被他从生活肌理中提炼出来,与黄土、窑洞等自然元素相融,让画面成为“自然风景与文化元素的共存体”。他笔下的厚土,不再是单纯的地貌再现,而是活着的文化基因库——色彩斑斓间,能看见先民的足迹;在当代艺术语境中,于来的创作具有特殊的启示意义。

《雕花的马桩》120cm*100cm2023年

他在文化寻根与现代性追求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既避免了对传统的僵化复制,又规避了对西方艺术的简单挪用。其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符号不是封闭的文化标本,而是在与现代艺术语言的碰撞中产生新的意义增殖。这种创作范式为中国油画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在尊重艺术本体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造性转化,最终实现艺术语言的自主建构。正如徐涟曾评价过的的:“他的作品体现了年轻一代艺术家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正是建立在对传统与现代的深刻理解之上。

《云上腰鼓》100cm*100cm2021年

关键词:于来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