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岳海波&李兆虬·《沂蒙红嫂》| 聚焦典型情节,精准刻画出沂蒙妇女朴实善良的形象

岳海波&李兆虬·《沂蒙红嫂》| 聚焦典型情节,精准刻画出沂蒙妇女朴实善良的形象
2025-07-14 15:53:1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尤其和兆虬老师的合作,那真叫人生一大快事。我和兆虬人生观、世界观、生活价值观、艺术观可谓“沆瀣一气”。我和他合作多年,学到很多东西,他对艺术的执著令我敬佩。他一天到晚就两件事:一是画画,二是准备画画。从这一点来说,我对他是又爱又恨,甚至恨大于爱——谁能没点自尊呀。刚为他写了一首打油诗,今天天不错拿出来晒晒:“三天不进修/赶不上李兆虬/兆虬一根筋/画上把命拼/挂了一摞大金牌/压弯了你是活该/无奈不与你细究/却道天凉好个……毬”。本来想着不和他一般见识,“却道天凉好个秋”,但没能按捺住嫉妒的心情——“好个毬”。玩笑了,兆虬是我特别敬重的一位画家。能和他一起画《沂蒙红嫂》,真是快事。

创作过程十

说来,我去沂蒙山是从1978年开始。我常去的地方就两个,一是沂蒙山,一是陕北高原。都是老革命根据地。每年的秋季,上外出写生课,我都去这两个地方。老婆不明白,常问我干嘛非去那穷山沟,换个地方多好,比如去南方看看。是啊,干嘛非去那穷山沟呢?我的答案起码有主要的两点:一是去那贫穷、至少还不是很富裕的老区待待,那里远离浮华喧嚣的都市,过一段最简单、最原始的生活。在群山环抱中看日出日落,赏云卷云舒,起码使自己的心,在那一刻变得干净了许多。二是去接触一下当地的农民,那是一些祖祖辈辈生活在山里、非常质朴而单纯和善良的人。常和他们在一起,我明白了为什么革命的火种会在这样的地方燃烧起来,形成燎原之势。这里的人太好了。恶劣的自然环境,需要人们的相互帮衬,比如在陕北,你想把一车柴草、粮食或瓜果拉回自己的窑洞,遇到上坡,非有人帮你不可。有件事让我终生难忘。有一次我和学生去陕北,见一老农,形象特好,“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嘛,那是出貂蝉和吕布的地方,我们就想为老人画个写生。老人不太愿意,架不住学生们的劝说,老人就答应了,但在画的过程中他情绪不高。待到画完分手时,老人说“我今天上午女娃死了”,就是说他女儿今天刚去世。我们听了既后悔又感动。就是老区的人,事事为别人着想,宁可亏自己不能亏别人的品质,使他们在革命战争时期能舍下自己,做出参军、支前甚至牺牲自己等等事情。所以我愿意和这些人在一起抽个烟,晒晒太阳,去握握他们长满老茧又骨节粗大的老手。从那些地方回来,你会变得很知足,你的心会沉淀一个时期,这是自己常去老区的理由吧。

创作过程十一

因为常去沂蒙山,对当地情况还是熟悉的。前年在大众日报的组织下,还专门沿沂蒙红色根据地走访了一圈,看了不少沂蒙老区早年革命斗争的展览,收集了大量的图片。“红嫂”是山东沂蒙山区在革命战争期间涌现出来的典型妇女形象。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几易其稿。开始我们采用打破时空的手法,融合抬担架、救伤员、做军鞋、送军粮、识字班等场面于一体。觉得一稿不够典型,二稿就选择了三个典型情节:给伤员喂奶、抬担架、洗军衣。最后我们觉得还是不够典型,就选择“红嫂”给伤员喂奶这一典型人物的典型情节。我们在人物安排上,采用三角形的稳定构图,以体现沂蒙妇女朴厚、稳重、实在的性格。在“红嫂”形象的刻画上,也尽可能地塑造出朴实、善良的性格。在背景上采用了肌理手法,表现出沂蒙山体的抽象元素。

《沂蒙红嫂》第一稿

关键词:岳海波,李兆虬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