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从“小我”层面的本体探索,到“大我”阶段的观照世界——随众家领略卢禹舜的山水乾坤

从“小我”层面的本体探索,到“大我”阶段的观照世界——随众家领略卢禹舜的山水乾坤
2025-07-15 15:52:4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大道不孤•天地人

德行大道通天地,大道德行化古今。画家求艺的过程,也是一种在修身立德、感受宇宙自然、体味社会人生、探索创造的过程中,不断寻道、问道、体道、悟道、弘道的过程。理想状态下,画艺的精进与画家人格修为的精进应该是同一、同步的,换言之,艺术的尽美与艺术家的尽善常被理解和期待为统一的。因此,我们总是把艺术家的作品同他的德行和精神境界挂钩,讲“画人”“人如其画”,追求文质彬彬、德艺双馨。

微信图片_20250715112613.png

《苏东坡诗意图系列之三》69X45cm纸本设色2020年

孔子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陆九渊说:“艺即是道,道即是艺,岂惟二物。”刘熙载说:“艺者,道之形也。”黄宾虹道:“艺必以道为归……艺之至者,多合乎自然,此所谓道。”作为中国画哲学核心的道,不仅体现着中国画特有的本质,而且也是中国画形式美的内在依据。对于山水画来说,“澄怀味象”“含道映物”“天人合一”正是很多画家毕生追求的至高境界。

在我的艺术人生里,如果要找一个比较大的分水岭的话,我想是2006年,它区分的是进入中国国家画院(原中国画研究院)之前的我和进入中国国家画院之后的我。之前的我更多是作为“小我”,在山水中寻求和传达仁智之乐,而之后的我则更多有意识地将“小我”融入“大我”,在山水中注重表达现实关注和家国情怀。在后一阶段,也是我在眼界格局、政治理论以及综合修养方面快速提升的一个阶段,在创作题材拓展和形式语言创新方面也有了更多新的探索。

微信图片_20250715112616.png

《桃源行诗意图》370×124cm纸本设色2021年

前一阶段的我,对道的认识主要来自老庄哲学的影响。“八荒通神”以及后来的“静观八荒”系列,实际上是我用探索性的抽象语言符号和图式,尝试表达我对神秘的宇宙洪荒,对那恍兮惚兮、寂兮寥兮的天道的哲学探究和追问;老子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致虚极守静笃,庄子的齐物论、逍遥游、庄周梦蝶,是我“唐人诗意”“德为良田”及后来的“精神家园”系列的思想基础,也是我为忙碌喧嚣的现实人生创造的诗意栖居的理想家园,更多表达的是一种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中国文人式的诗性审美人生态度。

后一阶段的我,对道的认识更多受到国家方针政策、社会责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与老子不同,孔子所论的道,重在人道,更多在政治伦理层面。儒家思想的教化说、比德说、中和说、立身说等,对我的影响很大。我的“天地大美”系列就是旨在表达天地人和谐共生的观念和理想;“河山锦绣”和“域外写生”包括后来的“彼岸理想”系列是由“深、扎”实践中积累的国内外写生素材和草稿的整理、丰富而成的,更多展现的是活生生的当代生活,体现鲜活的时代气息。

微信图片_20250715112619.png

《覆天载地四方八极六合九州大道不孤天下大同》系列之三272×138cm纸本设色2022年

如果说,早期我的创作更关注于宏观宇宙天地精神的神秘哲思或诗意人生理想栖居的微观表达,更多在艺术本体层面的探索和“小我”层面的抒发的话;那么,近十年,我的创作则更侧重于将个体哲思与诗意追求同时代生活、社会历史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转化相结合,以“大我”观照世界,更加有意识地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做深落实,更加主动地回应时代和国家对中国画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并在新的时代方位中,努力以“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中国国家画院发展的新格局、新蓝图。

(文/卢禹舜

众名家评说卢禹舜

他的山水画语言发前人之未发,给人耳目一新的“陌生”感和某些神秘感,构思缜密,构图讲究,成为20世纪晚期领风气之先的青年画家。近十多年来,他在“用心感悟自然”的理念下,笔墨语言更为纯熟、丰富,更富有变化,更具神韵,也更注重格调在情趣,兼有北方之苍茫宏大和南方的精致幽微。卢禹舜个性面貌鲜明和独具风采的绘画创作,丰富了当代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宝库。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理论家

微信图片_20250715112622.png

《天下大同》系列之一270×136cm纸本设色2022年

卢禹舜的三个系列既表达了三个不同的人文向度,也是其风格、图式探索过程中同中见异的三个方面。从历时性的角度,可以大体勾勒出这样一个思想演进的轨迹:从《静观八荒》的澄怀味道,到《唐人诗意》的古典精神与家园叙事,再到《欧洲写生》的异域人文之美,禹舜在数量庞大的作品中完成了一次神秘的精神轮回,也同时完成了新山水风格体系的构建;从共时性的角度看,这三个系列仍处于不断推进的状态中,在精神上秘响旁通,在语言上相互依存,共同呈现出卢禹舜精力弥漫,奢华丰富的创作状态。

——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院委、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理事

微信图片_20250715112625.png

《天下大同》系列之二273×136cm纸本设色2022年

他的诗意图画有一个旋律对比,那就是自然的庄严、神秘、优美和人事的短暂、倏忽和偶然。恰如西方诗学所揭示,诗的本质“先是对客观事物的悲怆思辩,后是安慰,最后是创伤获得医治”。卢禹舜的山水画是在清醒地感知人的微渺之后对崇高永恒的自然的礼赞。但他的心境并不颓放,他对人的精神价值并不持悲观主义态度。我们可以从他的山水画创作中感受到一种昂扬的人文精神。

——水天中,曾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微信图片_20250715112628.png

《天下大同》系列之四248×193cm纸本设色2022年

精神的表现,哲理的隐喻,都是形而上的物事,他那对称的图式格局亦是这种理性思维的造型形式显现,或者说是视觉秩序化的理性。但他又像所有艺术家那样具有感性思维。比如,他那林木中的女人体和大结构中似是而非的人体符号,恐怕都有他对人体之美的感性表现,又有些天为阳、地为阴的隐喻。那么这图像就体现了他感性与理性折中、综合的思维特征。这种思维正是传统的“思无邪”的君子之道,“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的尺度。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

微信图片_20250715112631.png

《覆天载地惟像无形四方八极六合九洲天地大同》480X193cm纸本设色

卢禹舜无疑是水墨写生的高手……他的艺术才能和功夫,在“欧洲写生”系列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卢禹舜或许是迄今欧洲写生作品最多、也最有自觉探索意识的画家。“欧洲写生”的画法与风格,多以工笔勾画建筑与树木,以写意处理墨韵与色彩,把西画式再现与中国式表现融合为一,既精严其形质,以暗合欧洲的人文理性与科学精神;又纵放其情愫,以抒发一个东方画家的诗情。

——郎绍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员,曾担任河北大学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微信图片_20250715112636.png

《天下大同》系列之五393×198cm纸本设色2022年

北人南相,南人北相,据说都是很有出息的,甚至都会很杰出。……卢禹舜的画,线条并不粗浑,而是细秀的,他是北人,但画却有南相。所以,他的画也很优秀。南画又是简约空灵的,而卢禹舜的画却并不简约,他画得充实而丰满,这一方面,又是北相,但充实丰满的笔墨并不粗浑,又有南韵。所以说他的画能集南北之长,有南画之骨,而有北画之形,有北画之气而有南画之韵,这是卢禹舜绘画的特色。

——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特殊贡献专家

微信图片_20250715112639.png

《天下大同》系列之七69×173cm纸本设色2021年

卢禹舜用超现实时空构建的山水画,正是后现代社会这种高科技文明带来的视觉体验。他的《云水观道》、《静观八荒》等系列作品,试图在拆散自然时空的框架之后予以幻觉性的重组与拼接,虽然画面的局部形象是具象的,但当它们被拼组为整体的视觉图像时,表达的却是一个非现实的时空境阈,由此体现了山水画对当代视觉形式、人类潜意识和心理空间的探索。很难统计卢禹舜画了多少幅《静观八荒》的变体画,但这些变体画变化的是构图和色调,不变的则是他独特而鲜明的心理图式。

——尚辉,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博导

微信图片_20250715112642.png

《山海经系列之二》355×96cm纸本设色2020年

卢禹舜不仅仅是一个以笔墨悟生命和自然的画家,他还是一个以哲学思考为中心展开他的独特世界的哲人,对于卢禹舜来说,他的墨迹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踪迹”,这种“踪迹”如同人类的语言那样充满着复杂和微妙的张力,而在这种复杂的张力之中,“新自然”和“新人文”的形象通过笔墨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感受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人对于自然和人的新的理解。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民进中央常委、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

微信图片_20250715112656.png

《山海经系列》144.5×363cm纸本设色2016年

卢禹舜的绘画有三大系列:八荒、唐人诗意和写生,这三者在笔墨上保持了一致性——使画家的整体特征比较鲜明,而在表现重点上又各有分工。“八荒”系列可以看作是核心,卢禹舜所有作品中体现的通彻天地、理性布局和对景物的写实态度,在这个系列中都能得到或多或少的体现;而“诗意图”,则是因为中国绘画和诗文的近亲关系,视觉艺术非常容易通过这种跨学科来寻求自身的变化。“诗意图”的核心观念和董其昌等人作品中的“仿”有神似之处;而写生则使绘画的表达具体可感、丰富细腻。

——杭间,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博物馆群总馆长、包豪斯研究院院长

微信图片_20250715112700.png

《山海经系列》192.5×503cm纸本设色2017年

请横屏观看

微信图片_20250715112921.png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意图》23X138cm纸本设色2021年

艺术家简介

卢禹舜丨艺术助力“亚冬会”,以“哈尔滨”题材作品致敬家乡,表达热爱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艺术委员会主任、教授;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全国政协十二届、十三届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获“人民教师”称号;“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责任编辑:尹子怡)
关键词:卢禹舜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