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上,贾广健与王辅民向山东美术馆捐赠了精心创作的作品。山东美术馆馆长杨晓刚代表馆方接受捐赠,并向二位艺术家颁发收藏证书。。这一善举不仅体现艺术家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也为山东美术馆的收藏体系注入新活力。
展览启幕
最后,散襄军、陈延明、潘鲁生、刘万鸣、蒋晓光、徐青峰、万镜明、孙杰、董占军、孙蕾、王书平、石齐共同为展览启幕。
开幕式由山东美术馆党总支专职副书记崔文涛主持
贾广健艺术展以“工写之间”为主题,集中呈现其从工笔到写意的艺术探索历程。展览共展出127件作品,包括工笔花鸟、没骨花卉、写意花鸟、山水写生等,其中既有2024年“大道不孤——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邀请展”的经典作品,也有最新创作的版纳写生系列。贾广健的创作以荷花、兰竹等传统题材为核心,将工笔的细腻与写意的洒脱融合,通过色彩的主观调度和复杂构图构建出诗性意境。例如其代表作《秋籁无声》以工笔重彩描绘荷塘,既保留宋元工笔的严谨造型,又融入现代绘画的色彩构成,形成“极似之形而非极真之形”的意象美学。近年来,他更尝试将没骨画法与大写意结合,如《溪塘过雪》中,墨色的氤氲与线条的流动形成动态张力,展现出“工写互参”的独特风貌。
王辅民艺术展以“民间表现主义”为旗帜,聚焦西北社火文化的当代转译。展览通过水墨人物画重构社火仪式,将高跷、脸谱、舞龙等民俗符号转化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语言。王辅民的作品强调“活性传承”,例如《社火三国》系列,既保留社火的狂欢氛围,又通过水墨的晕染和线条的重构,使人物表情、动作承载深层人文思考——群体性的狂欢与个体的精神状态交织,形成荒诞与批判并存的视觉张力。他尤其注重色彩与水墨的碰撞,在《祈福》等作品中,浓烈的民间色彩与水墨的黑白灰形成对比,构建出“祈福”这一核心精神内核的视觉诗学。
此次展览不仅是两位艺术家创作历程的缩影,更是传统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为观众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视觉与精神对话。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