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联璧合
早在2008年以前,在山东和全国媒体上一则重要展览新闻:于济南大明湖公园的展览场馆里,展示由岳海波、李兆虬合作的大型创作《五三惨案》。但很遗憾的是我最终也没看到这个展览。
再后来,岳、李联手主题性成功的大创作,相继推出,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成为美术圈一桩佳话美谈,一道耀眼的风景线。正是他们如此的“联手”创造了奇迹,树立了典范。同道人无不为之叹服。
还是很早以前,很幸运,我与岳海波教授一起给山东美术出版社画“小人书”,在出版社里见到他在全国获大奖的连环画《孔子》,为他那流畅又夸张的人物线造型手段,爱不释手。年轻时的岳海波就公然显露了超凡的艺术才华和为人的和顺与睿智,自然对我后来的艺术之路颇具影响。
一见如故的兆虬弟,他和我似如影随形的“机缘”,似一起从那遥远的“野三坡”高梁地走来……真的巧,一九七九年深秋,为给山东美术出版社画连环画《红高粱》,我就一头扎进李兆虬家乡,略带“野味”的高密乡村。再后来,结识了兆虬弟,又熟悉了他的画作,便验证了一条“真理”:李兆虬和他的画就是从高密家乡走出来的“英雄豪杰”,夹带着十足泥土雕塑味道的人物画,震撼吾心。
岳教授与兆虬弟的强强联合,不仅仅是技艺的“结盟”,更是高素养高品格的交相辉映,彰显着大爱精神。是传统中国文化儒、道典学的至高境界,是两颗君子之心。
没有理由不相信,今后的岳、李“合壁”所产生的影响,必将也必须会越来越大。
(文/李振坤,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德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己亥夏于泉城)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初心使命铸精诚 锻打淬炼成精钢
由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现已告结束,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我们领受了为此次工程创作大型中国画《立德树人教育强国》的任务,该作品已被该馆展览陈列并永久收藏。
岳海波在创作
“建党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选题规模最大、创作人数最多的一次主旋律美术创作工程。工程聚焦建党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杰出历史人物和优秀共产党人,形象化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不朽功勋,以艺术之美诠释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以时代画卷描绘了中国人民阔步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卓越过程与光明前景。此项工程审定结题200余件,其中122件作品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展出。
李兆虬岳海波在研究作品
2018年春,接到组委会发布的通知后,我们选择了教育强国这个选题。接受任务容易,面临着新的艰巨挑战则是非常现实的。接下来我们就是逼迫自己尽快地进入状态,翻阅资料,学习文件,观看研究所有能搜集到的电影电视纪录片、政论片、画册、图书,积累图像素材。第二步就是根据上级要求,梳理思路,概括归纳资料,拿出初步构思,结构组织成画面。体会理解组委会领导专家的要求,反复修改,几度推倒重来,不断调整完善。光是赴京参加大型草图看稿审定会就达三次,电话遥控商讨调整不算。线稿墨稿色稿有八九遍,仅就精细墨稿,已达六遍。反复折腾,几近焦头烂额。就在2020年8月,正稿上墙开始落墨时,又接到通知,还要作大的调整,增加爱国主义教育和表现教育英模两个板块。甚至连名字都改了,由《教育强国》改为《立德树人》。于是我们又重新结构画面,再度调整状态,昂扬精神,进入制作过程。坚韧不拔,接力奋战,密切协同,克服重重困难,直至交稿完成,结束。
李兆虬岳海波在创作间隙
回味总结整个创作过程,心情复杂,感慨良多。
岳海波,山东艺术学院教授。1983年入党,党龄38年。红二代。
李兆虬,济南出版社美术总监。1984年入党,党龄37年。军龄12年。
尽管我俩长期合作多年,联手创作有一定的体会和经验,但这次的经历却大不相同,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波折。原本我们完全可以不必再画,用不着再去经受这一连串的折腾,尽可以安享退休后的悠闲。但是,思想意识的深处,始终有那么一种情感在发酵,在萌动。在建党100周年的关节点上,一生中这也许是唯一的一次,一旦国家有号召,社会有需要,就由不得我们无动于衷。不用动员,无需说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蓄积已久的情感,一旦被点燃,挡不住。绾绾袖子努努劲,一对老画工又重新上路了。不必问为了什么,情感、底蕴、积累、家族基因和生命体验就在那里,学习绘画的目标原点不曾改变,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也不曾稍有松动。
《第三稿2019.3.9》
《第三稿2019.3.20》
回想三年来的创作经历,命题作文,大不易。翻过来,覆过去,来回地揉搓,一点点地推敲,一遍遍地打磨,一次次地泄气再鼓气,耐着性子,咬牙坚持,互相鼓励,互相体谅与支持,几度寒暑,自始至终,直到最后胜利。整个过程,如同打铁。一块生铁,烧红,锻打,再烧红,再锻打,折叠起来打扁打长,再折叠,再打长,将这生铁一直锻打成一块精钢。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块钢,最终会用于镰刀、菜刀、铁锹以及锛鑿斧锯等工具最关键的刀刃上。而我们两人的合作形式,也如同师徒二人打铁的状态。岳海波负责揽活和设计规划产品形制,掌钳的同时用小响锤点打指示,李兆虬负责抡大锤,铿铿锵锵叮叮当。正如旧时铁匠铺门口的对联:一间烟熏火燎屋,两个千锤百炼人。
《第四稿线稿》
《第五稿线稿》
《第五稿色稿》
表现今天教育方面的题材,宜轻快鲜明,青春亮丽。我们过去已有的现成的单纯水墨粗砺厚重的表现手法就不太适应了,为此,我们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变与尝试。根据有关专家要求,人物形象要写实养眼,颜色要新鲜透明。在画面经营上,我们借鉴壁画理念,运用打破时空的处理方式,让多个不同的画面情节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画面的结构强化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在笔墨的语言形式上借鉴了版画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人物的塑造力度,画面的几何板块结构形式以及黑白灰繁简虚实呼应等也尽量考量到位,单个以及群体人物的处理基本以写实为主,尽全力深入刻画制作。方方面面考虑周全,尽量不留遗憾。艺术能力的养成与提高,也就是在这种改良完善提高之中一步步走向成熟。
《第六稿色稿》
任务完成了。点灯熬油,殚精竭虑,跟头把式地,过程虽然曲折,也逼出了我们浑身的解数,思想境界得以提升,绘画能力也得到了加强。正如网上说的,不逼自己一把,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大的发挥空间。想起作家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生命如同琴弦,有目标,有压力,绷得紧,才能弹奏出动听的乐曲。画家生命的长度和厚度,也是由这一件件作品组成,得以拉长,延伸,增高。作品完成,得到了专家的首肯,国家的认可,价值和意义随之产生。那些走过的路,流过的汗,熬白的头发,值了。在2021这个特殊的年份,也算是我们两位老画家老党员对党的百年华诞献上的礼物,一片赤诚,一瓣心香。
(文/李兆虬,2021年12月7日于泉城)
《立德树人教育强国》线稿
《立德树人教育强国》墨稿
《立德树人教育强国》局部图一
《立德树人教育强国》局部图二
《立德树人教育强国》局部图三
《立德树人教育强国》局部图四
《立德树人教育强国》局部图五
《立德树人教育强国》局部图六
《立德树人》局部图七
《立德树人教育强国》局部图八
《立德树人教育强国》局部图九
恰到好处的搭档
每一次见海波老师都会有种云开雾散光亮舒缓的气息在他露齿的笑容里散发开来!他偶尔的凝眉愁态就显得故意许多。所以他总也是那么轻松的过着,玩着,画着,我们都属羊,这羊的某种特性总也能从属羊人身上得到印证和显现。或许天地之造化,或许是意识作用的神奇。不管怎样对海波老师便也好像早就熟知了。从他画里我看到他随性中的理性定位,并且画面中夸张的人物甚至于严肃的内容也显现出宝贵的童真意趣,所以他的画面轻松而有味道。这些年来他和兆虬兄的合作成绩斐然。
再说说兆虬兄,和岳老师相反每次见面便有深负重责苦大仇深的气派,高密的土地上可能有这造人因素,谦虚而倔强,有道是不撞南墙不死心,但他却是总能把墙给撞坏了。他的心气很高,有他老乡那种拿诺奖的劲,可巧的是他的心智一如他早熟的老乡,用老百姓的话说是心里贼有数。从四十出头就被人要老年证的他近些年却有些逆生长,可喜的是他的画也充满着向上气息,强烈的形式感中又不失当代性,免不了不断地不得不被人关注和期待!所以想来他们两人的合作真的有意思,就如同炒菜,各种作料加一块全了,所以这菜能不好味吗?以两人的互补,以两人的备料,我相信从鲁菜到川菜一步一步的一定会给我们不断的惊喜,我们拭目以待吧!
(文/赵建军,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专业画家、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
请横屏欣赏
《立德树人教育强国》岳海波、李兆虬合作
300cmX600cm中共党史纪念馆收藏
(来源:茹昱斋)
艺术家简介
岳海波,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委员。山东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主任。中国美协十二、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中国美协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全国美展评委,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特展评委,中国美协首届、第二届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评委。
李兆虬,1957年生,山东高密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山东省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会长,山东省书画学会学术委员,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硕士校外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