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走到今天,尤其是山水画走到今天,当如何前行?这是所有山水画家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一,好像现在“山水”离我们的自然生命越来越远了,那么怎么通过画笔把“我”之感受传递出来?其二,在传递的过程中,如何坚守中国传统中特有的笔墨精髓,那些固有的、曾经已经被我们认可的能量有没有放弃?当然最后一点特别重要,就是艺术家本人的感受、艺术家独特的创造,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的风格能否被观者感知到甚至为之感动呢?
今天,具体到罗公染先生的随笔水墨作品我很有体会。首先,我们看到他的山水画的整个系统,一定是在中国千年以来的大的山水体系中发展而来,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更宏阔的艺术家主观的态度和社会历史发展逻辑之间的一种责任的、状态的“山水”生成。今天我在罗公染的作品中看到了这一脉在21世纪仍然有能量在输出。更重要的是,我觉得他通过对于纸张、对于笔墨的一些自我的遴选,其实是给我们呈现了一些宏阔之外的细节。尤其是他对大山大水“泼洒”的这样的性情彰显之后的细微把控。与罗公染交流的时候,他曾讲到创作时希望画面中有音乐的灵性,而站在他的作品面前,就看到了他的这个画面的音乐性。但更重要的是,他能沉下心来,在画面中仍让人感受到一份安静。
——吴洪亮,北京画院院长
庐山写生系列之二69cm×45cm纸本水墨2023年
罗公染近年一直在深耕研究中国大写意绘画。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画尤其是大写意文人画占据了重要地位,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黄宾虹、李可染、李苦禅等很多的大师巨匠都是走的这条路,这条路非常艰难,因为大写意绘画要有很深厚博学的修养、扎实的文学素养,要有对人生之深刻的理解、了解,人生还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阅历。罗公染这些年一直在积累,在挑战,在传承赓续中国写意绘画最难的表现手法。
罗公染的作品叫人耳目一新。画面多以书入画,有胆魄、有想法、有追求。文人画大写意对书法的要求非常高,书法是大写意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所以看得出罗公染对书法的探索研究和诠释是很深入的。在他的画作中能够看到线条的力度、变化、趣味、魅力,对于中国画当下的现状这些特别重要。另外,看得出来他作品的格调、境界,追求了一种苍劲的“力量”,通过画面这种线条的粗壮有力,彰显了其笔墨的坚定和自信,加上富有综合性的变化,能够感觉到他要表达的和追求的艺术境界。一些作品在墨色方面直接运用了大片的“墨团”,形成了一种畅快感,我觉得这种形式非常的好,看似很重很黑,却很透很亮,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庐山写生系列之三69cm×45cm纸本水墨2023年
在罗公染的作品面前,我深刻感受到了他对于艺术的热忱和对于生活的热爱。他用画笔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情感变化、人生百态,都融入到了画作之中。每一幅画作,都仿佛是他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他的画作,既有传统的笔墨韵味,又有时代的创新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绘画艺术实践中,罗公染突破了传统的藩篱,展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随“意”不求细致,随“笔”敢为人先,随“心”自然天成,随“势”墨语抒怀。这种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情、心智和激情行笔用墨的方式,不仅体现出了他个人的一种特点、性格,也自然而然地诠释了笔墨当随时代的中国绘画精神。
罗公染的艺术实践还告诉我们: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够创作出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唐勇力,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原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罗公染作品欣赏
庐山写生系列之四69cm×45cm纸本水墨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