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实在徐冬青的绘画历程中,经历过两次蜕变,一次是她去阿根廷之后感受到了属于古老的原始野生力量;而一次则是父母生病离世让她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而这两次的蜕变使徐冬青从空间、时间、载体上既保留了以前的创作手法又甩开了一直以来的创作习惯。这些变化也正是徐冬青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体现。
展览现场,艺术家徐冬青在导览
正如学术主持杨卫所说:“冬青经历了人生的蜕变之后,其作品风格至少有了两个重要变化:其一是笔墨更加轻松自由了,这使得她的作品处处流露出童真、率性的趣味,透着古拙简洁之美,天趣盎然;其二是语言的层次更为丰富了,往往点线面相互交错,与斑斓的色彩相映成辉,透出‘斗彩瓷’般的质感,更使其作品于精简的概括中又呈现出无比丰富的意象……”
如果说经历蜕变前徐冬青的作品是花丛中绽放最美的那一朵花,那么经历过蜕变后的作品则不仅仅只是美和灵性,更是带有着包含世间万物的某种本质力量和更宽广的爱。艺术家徐冬青像是一个拥有着一座绚丽多彩的花园与神秘梦境的小女孩,随时在自我的心境中去寻觅这些神秘和柔情,她笔下的花花草草有着更具生命力的灿烂,而她笔下的大海也有着更为深邃迷人的广阔。徐冬青的每幅绘画作品和每首诗作,都是她的激情绽放,是她生命开出的灿烂之花。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