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壁画学会名誉会长、著名油画家戴士和先生“三伏天——戴士和油画作品与文献展”于2025年8月9日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幕。该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刘海粟美术馆主办,上海鸿一美术馆承办。
壁画家的格局 文人画的品格
戴士和先生是中国当代写意油画的创始人,中央美术学院原造型学院院长,油画系主任。戴士和先生还是中国最重要的壁画艺术家,曾是中国壁画学会的会长,也是今天中国壁画学会的名誉会长,戴士和先生对中国壁画的发展,对中国壁画学会的建设及传承做出过重大的贡献,是中国壁画界崇敬的老前辈。
中国的传统艺术,在宋以后分化出泾渭分明的两个方向:文人画艺术和壁画艺术,文人艺术代表士大夫阶层高雅的品格和对自由的无限追求,从而诞生了“写意”的精神;而中国的民间艺人,却默默用匠人之手承载着另一种文化的血脉,将宏大的宗教叙事,用高超的技艺与工匠精神发扬广大。这两个艺术方向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可在戴士和先生的艺术中却将这两个极端的艺术方向,合二为一了。
戴先生先生说:在油画界他的画被认为是最像壁画的。先生的油画确实吸纳了许多壁画的语言方式:比如多视角、多空间的表现、灵动无拘束的构图,焦点与散点透视的灵活运用,夸张的造型,平面装饰的语言等等,而更重要的是在戴先生的油画中不仅有文人画的自由孤傲与灵动,更能容下壁画家的心胸和格局。这个格局是画面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是艺术家的抒怀和理念,是画面外张的力度,是强烈色彩视觉的冲击,是天地之大的心胸,是无拘无束纵情驰骋的创造力。
说到戴士和先生的壁画情怀,还要从他的两个老师谈起。侯一民先生作为他在中央美术学院的重要老师,对他影响颇深。戴士和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最早的壁画研究生,最早的壁画作品就安装在中央美院王府井校园的教学楼上。侯先生总是说:壁画之大,就是要给国家做大事。这种使命感,和历史的自觉早已浸润到戴士和先生的骨血中,所以他在追求创作的自由与个性表达之余,一有机会就希望用自己极具个性的写意手法,表现宏大的叙事,挖掘对文化的深度解读,用画笔重塑别样的历史,抒怀艺术家心中的带有强烈自主认知的主旋律。
戴士和先生的作品,还深受另一位老师的影响,戴士和先生虽然只在俄罗斯列宾美院梅利尼科夫工作室高访进修一年,不过归国后其艺术风格大变。比如“先色块,后形象”的壁画式构图主张,剪影式的造型归纳法,加大对比、简化层次的色彩语言,都在戴士和先生的作品中,以独特的理解方式呈现出来。与其说,是梅利尼科夫先生戴士和先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更不如说是两位异国艺术大家艺术追求的志同道合。看两位艺术家的小型作品,虽然画风截然不同,却能给人同一种共鸣:那是艺术家在留给自己的创作空间中的自由与洒脱,像在草原上脱缰的野马,纵情驰骋。
其实壁画本来就不是一个以材料定义的画种,所以壁画的语言也没有一定之规,戴士和先生的创作正是将壁画家的格局与抱负,与文人画的人品和艺品高度结合,用写意油画的手法和文人艺术的品格,丰富了壁画的语言,拓宽了壁画艺术的格局!
最后我引用梅利尼科夫先生的一句话:一个优秀的壁画家首先要是个杰出画家。我们向戴先生学习,争取先做一个好画家!中国全体壁画人,祝戴士和先生大展成功!
(文/孙韬,中国壁画学会会长,2025年8月9日,来源:中国壁画学会)
展览开幕
开幕式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