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雅正气象(第四回):笔墨与时代——2025当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丨刘万鸣:意笔精微 取法高古

“雅正气象(第四回):笔墨与时代——2025当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丨刘万鸣:意笔精微 取法高古
2025-08-11 17:28:2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探求艺品之“雅”,坚守人格之“正”

根植生活、表现时代,以艺品展现人格,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家展现精神品格的重要标准、面对时代风尚的最好回应。

这个暑假,走进港城,赴一场中国画与时代的深度对话!

图片

秦皇岛龙玺美术馆年度展览“雅正气象(第四回):笔墨与时代——2025当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将于2025年8月24日隆重启幕。本次展览由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于洋教授担任策展人,在2025年的秦皇岛之夏,邀请马锋辉、王伟平、王珂、刘万鸣、任惠中、张谷旻、祁海峰、范存刚、屈健、岳黔山、贾广健、徐里、徐恒、黄华三(按姓氏笔画排序)等14位中国画名家齐聚港城,以“笔墨与时代”的命题,展现中国画的笔墨气象与写意精神,用笔墨丹青抒写时代气象,呈现当代中国画坛中坚力量的艺术高度与精神品格。

意笔精微 取法高古

刘万鸣是当代中国画坛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型艺术家,他经历过扎实广博的专业学习,勤学问道,广采博取,融会贯通,厚积薄发,他亦深知学无止境,“知识有所积而真化者又无几”,因此在专业积累之外,刘万鸣自青年时代就注重在读书中沉淀。之后他又投身理论研究中去寻找正道,探索和研究中国画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等创新性发展课题,显露出超越于同代艺术家的思维格局和理论涵养。这些学术积累的思想精粹又滋养着艺术创作,使之发展为新的审美范式和绘画语言,形成文脉传承中的又一次革故鼎新。

刘万鸣的巨幅大画,率意走笔,尽抒肝胆侠义之情;咫尺小品,提腕点染,传达随和雅逸的心境。正是以宋元传统为根基,刘万鸣走出了大境界花鸟画的新路,呈现出宏大深邃的意境和撼人心魄的感染力,“大而不空,小而致远,耐人寻味。”

《牡丹狸奴图》178.5x81cm纸本水墨2025年

刘万鸣对大自然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他曾谈及自己的写生与创作,唯有心静与自信地去与万物对话,才能将所画对象的感情与自己的感情融为一体,尽管这种交流对话是无言的,但却可以通过心意沟通而传神。刘万鸣笔下的生灵万物朴素高雅,都特别注重眼神和体态情性的刻画,拟人一般地呈现在笔墨纸上,“似有赋予人之气质、人之风骨”,承载着对生活的寄托和希望,反映了更深层次的心境写照。

凡一艺之成者,“始则神于好,中则精于勤,终则成于悟。”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陈传席所评价,“数十年来,他(刘万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全身心地在生活中苦苦挖掘自己的艺术创新源泉,一如既往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体现出了一个优秀艺术家的时代担当和历史使命。他连续不断地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既有传统积淀,又有生活气息,同时蕴含着浓厚人民情感的优秀作品。万鸣底子厚,重学养,画品人品求高格,其画以古开今,高标立意,扎根生活,寄情于民,确开一代新风。

万鸣兄的作品,我想把“赤子之心”这四个字奉上,是我读画时迁想出的体会。在我看来,万鸣兄画在纸上、绢上的是他自己的心画。心之画为什么与我们有着心灵的沟通?因为它源于造化,笔笔用心。那时无所谓写意、工笔了。情到处即出丹青之妙,工致而不刻板。这一点,我从万鸣兄那里看到了。而从他的题跋中可知,他总在闲庭信步间拾来自然意趣,以古意绘自身感悟。“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赵孟頫)。所以他所描绘的无论猫儿、鸟儿,无论石榴、荷花,彼此唱和,自成天地,时而还内藏幽默,“真有天然之趣”。

——吴洪亮

画家刘万鸣的作品,以不趋时尚的态度,展示出缅怀传统的气息。

他的作品,没有“语言”的奇迹,没有“文本”的新异,更多的是对传统的追摹,对笔墨的精心体味,对品格的悉心孕育,对古典境界的倾心。画面中,意象简洁,构图虚灵而又饱满,笔墨上重点、线、节奏意蕴而又含块面对比,重轻灵、飘逸、机趣、意味等等,都体现出画家的艺术追求与价值取向。质言之,这是一种对传统的缅怀。

《秋风无尽,白露朝霜》166×148cm 纸本设色 2023年

关键词:刘万鸣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