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绘画工具及日常所用印章
硕士阶段,我师从陈平教授。他是一位对学生要求极其严格的老师,对我们的基础训练从不松懈。他总是说:“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在他的严谨指导下,我们从头开始临摹古画,一点点打磨笔墨功夫。虽然当时倍感压力,但现在回想,正是那段扎实的训练,为我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带我们外出写生时,对自然和创作的见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可以说,陈老师不仅教我画画,更教会我如何以严肃的态度面对艺术。
硕士毕业之后,我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国画院工作。单位给了我很大的创作空间,让我可以安静地画画、思考。那段时期,我开始更深入地思考人生、感知生命,创作了一批以“山”为主题的作品。山,在中国画里从来不只是山,它是一种精神,是孕育与泰然的象征。四季轮回,生命更迭,人类亦是在不断创造中向前。我试图以静止的画面捕捉流动的时间,在笔墨间埋藏下“自然-自我-未来”这一循环往复的线索。
《山外山》创作小稿
《浅山》手稿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