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王晓辉·水墨人物画 | 以水墨特有的氤氲感与书写性,留下有温度的精神印记

王晓辉·水墨人物画 | 以水墨特有的氤氲感与书写性,留下有温度的精神印记
2025-09-10 17:16:4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在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转型语境中,王晓辉的创作始终承载着对传统文脉的现代激活与对时代精神的视觉重构。他以“水墨当随时代”的问题意识切入创作,在造型语言的解构与重构、精神叙事的在地性表达、学术体系的跨维度建构中,形成了一套兼具文化根性与创新意识的艺术方法论,为传统水墨的当代突围提供了极具启示性的实践样本。

《海天情》

190x186cm

1987年

一、造型语言的解构与“水墨现代性”建构

王晓辉对水墨人物画的革新,始于对传统造型体系的“创造性误读”。他敏锐地察觉传统文人画程式中“写意”精神与当代视觉经验的断裂,试图在“似与不似”的美学范畴内开拓新的表达维度。其创作打破了学院派写实主义对“形似”的单一追求,亦超越了传统笔墨程式对“意象”的符号化复制,而是将汉画像石的朴拙张力、民间艺术的夸张变形与西方表现主义的情感张力熔铸一炉,形成“以写意见精神,以变形显真实”的造型逻辑。

《青天·红天·老蓝天》

275×195cm

1989年

在具体实践中,他通过对线条的解构与重组,使传统“十八描”转化为具有现代构成意识的视觉符号——既保留中锋用笔的骨力,又融入侧锋皴擦的随机性,让笔墨在秩序与偶发之间形成张力。设色上,他突破“随类赋彩”的局限,将水墨的氤氲与色彩的情绪化表达相糅合,使赭石、花青等传统色阶与现代视觉心理形成对话,构建起既有东方韵味又具当代质感的色彩体系。这种语言探索的核心,在于让水墨媒材的物质性(水与墨的渗化特性)与精神性(写意传统的生命表达)在现代语境中达成新的平衡。

《太行秋阳》系列一

1234...全文 7 下一页
关键词:王晓辉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