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王晓辉·水墨人物画 | 以水墨特有的氤氲感与书写性,留下有温度的精神印记

王晓辉·水墨人物画 | 以水墨特有的氤氲感与书写性,留下有温度的精神印记
2025-09-10 17:16:4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75×195cm

1996年

二、精神叙事的在地性与人文诗学

王晓辉的创作始终锚定“人”的存在状态,以水墨为媒介书写当代人的精神图谱。他拒绝将人物画沦为空洞的形式实验,而是通过对不同群体生存境遇的观照,使作品成为时代精神的镜像。在表现乡土题材时,他摒弃了传统田园牧歌式的浪漫化叙事,转而以平视的视角捕捉普通人的生命质感——那些沟壑纵横的面庞、饱经沧桑的姿态,在水墨的皴擦点染中转化为具有历史厚重感的视觉隐喻;而在触及都市题材时,他又以抽象化的笔触解构现代生活的碎片化经验,用墨色的浓淡虚实隐喻个体在钢筋丛林中的精神困境。

《多半是笑颜》

393×199cm

2011年

这种叙事策略的本质,是将“写实”升华为“写意”的精神表达。他笔下的人物既非对现实的机械描摹,亦非脱离现实的符号堆砌,而是通过“以形写神”的传统美学原则,让个体经验承载普遍的人文关怀。在他看来,水墨人物画的当代价值,正在于以水墨特有的氤氲感与书写性,为快速变迁的时代留下具有温度的精神印记,使传统水墨从文人案头的雅玩转化为介入现实的文化载体。

《红色穿越》

380 x 222cm

2012年

三、文化自觉下的水墨价值重估

王晓辉的艺术探索在当代语境中呈现出双重文化意义:一方面,他以“陌生化”的语言实验打破了水墨人物画的程式化僵局,证明传统水墨媒材仍具有表达现代精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他对“在地性”的坚守,为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身份建构提供了启示——即真正的现代性并非对传统的割裂,而是在文化根脉中寻找创新的基因。

《浸湿的天堂》

关键词:王晓辉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