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抗战印记 | 蔡玉水:用艺术守护不能忘却的历史

抗战印记 | 蔡玉水:用艺术守护不能忘却的历史
2025-09-10 17:50:4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中华百年祭》:以水墨为镜,照见历史岁月的悲与壮

《中华百年祭》的诞生,像一场跨越十年的“修行”。从1985年到1995年,蔡玉水把青春里最宝贵的十年,都耗在了这幅“关于苦难的画卷”上——而其中关于抗战的篇章,尤其是南京大屠杀的描绘,更是他倾注心血尤多的部分。

1937南京大屠杀(中华百年祭之四)

蔡玉水认为南京大屠杀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中国百年苦难历史的一部分。“我要画的不是具体的哪个杀戮场景,而是一场山倾地覆般的震荡,是那犹生的痛苦嘶鸣与绝望,是一个民族赤裸裸即将被毁灭的巨痛。”于是,在他的笔下,《1937--南京大屠杀》中没有具体特指的人物,没有清晰的面孔,只有浓重的墨块、苦涩扭曲的线条,像波涛一样翻滚的无法分辨的尸骨,像血泪一样晕染的墨色——那墨色里,有勾勒的旧信件纹路基底,有他刻制的碑帖残片,还有用朱砂写就的“1937”这些数字。蔡玉水说,他把这些醒目的红色数字散落在巨大的画面上,就是想让观众在看到它时,能有一秒钟的停顿:“1937,一个永远不该被忘却的历史记忆。”

1991年蔡玉水在为《中华百年祭》刻制碑文

这幅关于抗战的创作,让《中华百年祭》跳出了“单一事件”的局限。他顺着历史的脉络,将南京大屠杀与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黄花岗起义等历史事件紧密地串联起来,形成一组恢弘悲壮的交响史诗。“抗战不是孤立的,它是百年苦难的终点,也是民族觉醒的起点。40年前我画他们,是为了让人们记住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伤痛;现在我还想画他们,是为了提醒人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有多珍贵。”

图片2.png

《1945——人证》(中华百年祭之六)

关键词:蔡玉水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