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新世纪,刘曼文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回上海。她潇洒地用综合材料作品《关于生存体验的报告》(2003)结束了获得高度关注与评价的“平淡人生“系列,开启了新生活。
她用了几年的时间放空、感受新的环境,慢慢在上海的热闹街景与海派文化中发现了“蓝调”与“红颜”。她说这是另一种生存体验报告。
“到上海以后,我有连续四五年的时间没有找到更恰当的、我想创作的语言。当时,我拿着相机在淮海路、新天地不停地转来转去,没有一定要去创作的目的。虽然在人群中来回穿梭,但都不是熟悉的人,我可以很放松、很自在。”
档案No.05046刘曼文在埃及,2006
“园林”首次出现在刘曼文的画中,源自2005年与油画界艺术家们的一次写生。从理性地描摹,到感性地探索,她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在虚与实中沉潜、革新,园林成为其延续至今的核心主题。
与刘曼文共同漫游于苏州园林时,她打趣地说,对园林这么持久的热爱或许是来自于基因,而在放任地探索后,她确信这就是她在寻觅的精神家园。
“园林里有一种可游可玩的境界,这并不是说视觉上全都能看得到的。我不知道我基因里有什么,所以我现在想要把确定的、理性的东西先放下来,尽量去发现和挖掘潜意识里边自己还不知道的。”
刘曼文园林深处80X100cm布面丙烯,2024年
阅读刘曼文在黑龙江画院的工作日记时,会发现,在创作《平淡人生》系列的同时,她还有一个远离现实生活的系列——《北方四季》。那是她在90年代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留给自己的一片心灵净土。
“在北方四季里边,我画春夏秋冬,那都是画的这些白桦树,还有画的这些都是带有一些梦幻色彩的,它是一个我的理想空间,也是心灵的一个地方。”
档案No.05034《北方四季》手稿,19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