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油彩镌刻峥嵘史 画笔叙事赤子心——著名油画家李前走进文化视界

油彩镌刻峥嵘史 画笔叙事赤子心——著名油画家李前走进文化视界
2025-09-14 15:31:4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从描绘生活日常到定格历史瞬间,李前教授深切体会到:历史画创作难度极高,既需高超画技还原场景人物,更需深厚底蕴与知识储备——读懂史料背景、理解人物内核,作品才能兼具厚重与感染力。这份感悟,成了他在上海戏剧学院教学的核心“教材”。

作为教授,李前从不让学生急追宏大主题,而是将历史画创作的“积累沉淀”之道教给学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上他常说:“创作不是空中楼阁,要先扎根生活。体会日常点滴、捕捉共鸣瞬间,积累的这些都是创作‘底气’。”他不教给学生创作的想法,而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中找情感连接点。

他还督促学生查史料,以自身经历告诫:“前期沉淀至关重要,不能急着动笔。”现在积累的知识、读懂的历史,都是未来创作的基础,打牢基础才能从容应对复杂题材。面对学生作品缺乏感染力的困惑,他点拨学生,从生活积累中找情感切入点,像在历史中寻精神共鸣那样。“从共性中寻找个性,用个性表达共性”是李前教授一贯坚持的创作理念,用个性表达、独特叙事,融入真情,作品才动人。

艺术创作无捷径,李前教授将历史画的“高标准”转化为对学生“循序渐进”的要求:唯有积累沉淀、夯实基础,才能在舞台美术创作中找到自己的语言,画出有灵魂的作品——这是他对学生的期许,也是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艺术初心的传承。

于细节处织长卷:匠心铸就的历史之魂

李前教授的艺术创作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匠心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看来,细节从不是作品的点缀,而是支撑起整个创作灵魂的骨架;史料也绝非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能与过往时代对话的鲜活素材。

这份对细节的敏锐感知与珍视,早在他早年描绘生活场景时便已深深扎根——当年在渤海湾渔村写生,他笔下的渔民不仅精准呈现出劳作时的动态姿态,连袖口因常年磨损留下的粗糙纹路、脸颊上被海风与日光刻下的细密皱纹,甚至手中渔网每一格的编织密度都清晰可辨。他常说:“创作要从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先入手,只有真正融入个人的情感与独特体悟,笔尖才能碰撞出打动人心的火花,而这份情感的出发点,一定是源于内心深处最真切的呼唤。”

深耕历史画领域后,李前教授对细节的执着愈发强烈,收集史料与碎片信息的方式虽随时代发展不断迭代,却始终保持着极致的严谨与耐心。他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无论是在图书馆翻阅泛黄脆弱的历史档案,逐字逐句梳理过往脉络;还是专程走访革命旧址,在实地场景中感受历史气息;亦或是在学术期刊、历史纪录片里偶然捕捉到零散的信息片段,他都会用心体会,随时记录,生怕遗漏任何一个可能还原历史真相的关键细节。

在参观文化视界编辑室时,李前教授仅扫过一眼画面,便准确认出其中沙家浜的场景、孙中山先生的警卫形象,还能清晰向众人讲解起背后陆家嘴党支部的相关故事。他常跟身边人说:“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就像拼图,每一块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少一块都可能让最终呈现的历史场景失真,失去原本的厚重与真实。”

图片4.jpg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进入具体创作阶段,李前教授总会先把收集的碎片信息和个人情感体悟融在一起,反复研究思考后,再将这些零散“拼图”串起,慢慢构思出完整的历史宏大叙事。

创作《真理之路——献给在上海龙华牺牲的人们》时,他没直白复刻“左联二十四烈士赴刑场”的悲壮,而是从海量史料里,敏锐抓住多位目击者回忆中“烈士戴镣铐仍挺直脊背”的关键细节,以此为核心刻画烈士临刑前的精神面貌:画面中间的知识分子面容清癯,但眼神无比坚毅,蓬发沾着风霜,胡须透着倔强,寒风掀起薄棉袍,也掩不住他从容赴死的气度;身后的烈士姿态不同,神情里却都藏着“为真理献身”的无畏。

图片5.jpg

作品《真理之路——献给在上海龙华牺牲的人们》

这个“挺直脊背”的细节,比画刑场惨烈更有震撼力。它既还原了烈士面对死亡时复杂又崇高的心情,更凸显出他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内核,让观众能透过画面,读懂那份超越生死的理想之光。

正是这份对细节的极致执着、对碎片信息的巧妙运用,再加上创作中始终融入的个人情感与思考,让李前教授的历史画作品既经得起专业史料的严谨推敲,又饱含能打动普通观众的情感温度。最终,他以细腻的画笔将散落的历史细节一一串联,让那些沉睡已久的历史故事,鲜活地“活”在了画布之上,也让每一位观者都能在光影与色彩的交织中,读懂历史背后蕴藏的深厚精神力量,感受“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深刻内涵。

访谈近尾声时恰是与李前教授交谈甚欢之时,他全然忘了时间,还是工作人员提醒才结束访谈,但在语气里并未有半点匆忙,倒像在说着寻常话。桌上的那盏福建红茶还冒着丝丝余温,茶底残留的叶片舒展着,像极了他笔下从容的历史人物。望着他匆匆却沉稳的背影,忽然想起他聊创作时说的“历史画创作并非一蹴而就,沉淀积累,循环往复”——就像这杯没凉透的茶,就像他赶火车时的从容,这位低调少言的艺术家,从不用言语张扬,却把对艺术的坚守、对生活的思考,都融进了每一处细微里,一如他笔下的画,淡而有韵,温而有力量。

走向无边的大地——著名艺术家王刚走进文化视界

来源/中华网山东 作者/王浩然

摄像、摄影/李春发、王鑫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

(责任编辑:董硕)
关键词:李前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