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乡土记忆与时代脉搏——陆庆龙绘画的多维艺术语言解析

乡土记忆与时代脉搏——陆庆龙绘画的多维艺术语言解析
2025-09-15 15:57:1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150x150cm,纸面水粉,2009

3.多元题材的文化探索

近年作品拓展至少数民族题材(如《格桑花开》)和异乡风景,在藏区节日的盛装与黄土高原的苍茫中,延续着对“土地与人”关系的追问,同时融入东方哲思,如《格桑花开》以藏族“盛世之花”象征民族和谐,色彩明丽而不失厚重。

《格桑花开》

布面油画,200cm×250cm

二、技法:中西融合的视觉革命

1.写实与写意的辩证统一

西方写实传统的深化:借鉴巴比松画派的光影表现(如康斯泰博尔对天空的细腻刻画)和库尔贝的质感塑造,以稠厚油彩模拟田野的粗糙与野性。

东方写意精神的渗透:将倪瓒“一河两岸”的平远布局转化为油画的三段式构图(水系、道路、天色),通过大面积留白和简化背景营造“空灵而梦幻”的意境,如《雪后初晴》中以白色平涂替代传统雪景的复杂层次,实现“无画处皆成妙境”。

《候》

80x100cm,纸面水粉,2004

2.媒介实验与技法创新

水粉与油画的互文:水粉作品(如《兄弟》)强调色彩的纯粹性与干湿结合的流动性,而油画(如《格桑花开》)则强化笔触的表现力与肌理的厚重感,两者共同服务于“写实中见写意”的审美追求。

水墨技法的跨界融合:在油画中引入水墨的“皴擦”与“渲染”,如《苏北大地》通过松节油稀释颜料形成流淌效果,使土地纹理既有油画的质感,又具水墨的氤氲之气。

3.笔触与肌理的叙事功能

早期作品(如《躁动的土地》)以细腻笔触再现农民工的工装褶皱,后期“渔歌”系列则转向自由挥洒的笔触感,通过“笔迹斑斑的质地感”传递乡土的沉郁与生命的张力,实现从“物理性再现”到“绘画性表现”的转变。

《漂泊》

关键词:陆庆龙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