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抗战印记 | 刘仲原:从马石山的苍松到天福山的红旗,希望抗战主题作品从精神层面“传世”

抗战印记 | 刘仲原:从马石山的苍松到天福山的红旗,希望抗战主题作品从精神层面“传世”
2025-09-16 16:25:5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中华网山东报道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为更好传承红色基因,礼赞英雄精神,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共同推出“致敬!老兵——抗战印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书画艺术历来是传承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媒介,本次活动突破传统形式,创造性融合书画艺术与AI技术,结合动态化书画等创新形式,让静态画作“跃然屏上”,并邀请多位著名画家,讲述红色艺术作品背后的动人故事,激励今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让英雄的事迹永不褪色,让历史的回响永续传承。

——编者按

202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年份,山东省美协组织全国及省内知名艺术家走进沂蒙革命老区,开展抗战主题创作活动,用艺术的力量回望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其中,山水画家刘仲原与杨恩国、吴疆、孙文韬合作的巨幅作品《马石山风云》,以独特的山水视角再现了“马石山十勇士”的英雄壮举,引发广泛关注。近日,本网《抗战印记》栏目专访了刘仲原,听他讲述创作背后的感动与思考,以及一位山水画家对红色主题创作的独特诠释。

从马石山到天福山:用山水定格不朽的英雄史诗

“马石山十勇士的故事,每一次讲起都让我心潮澎湃。”回忆起《马石山风云》的创作缘起,刘仲原的语气中满是敬意。1942年11月,日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发动“扫荡”,八路军五旅十三团七连六班的10名战士在执行任务返回途中,发现数千名群众被日军包围。为保护百姓突围,他们毅然放弃撤离机会,往返五次冲进包围圈,最终全部壮烈牺牲。“这不是虚构的情节,是真实发生在乳山大地的英雄壮举。他们本可以安全离开,却选择用生命守护老百姓,这种无私与无畏,正是沂蒙精神、抗战精神最鲜活的体现。”

《马石山风云》

为了准确还原历史场景,刘仲原他们几人多次前往马石山实地考察。站在当年勇士们战斗过的山林间,听当地老人讲述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在《马石山风云》中,刘仲原没有局限于对人物细节的刻画,而是以山水为载体,通过苍劲的山峦、弥漫的硝烟、崎岖的山路,营造出宏大而凝重的氛围。山间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似乎都在诉说着当年的惨烈与悲壮。画面中,10名战士的身影穿梭在山林间,虽不是视觉焦点,却与险峻的山势、紧迫的环境融为一体,凸显出“以少战多、以弱护民”的英雄气概。

刘仲原、杨恩国、吴疆、孙文韬、张健、于仁祝《天福山起义》260×450cm

关键词:刘仲原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