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江中国画作品展”将于9月26日在烟台开展"/>
墨海心源——于文江中国画作品展
主办单位
中国国家画院
山东画院
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
烟台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
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画院)
烟台市美术家协会
展览时间
2025年9月26日-10月18日
展览地点
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画院)一、二展厅
开幕时间/地点
9月29日下午3:00
烟台美术博物馆一展厅
自序
从艺近五十载,光阴荏苒。回望来时路,总觉幸运——艺术之途虽有探索的艰辛,却因脚下的土地与心中的热爱,愈发笃定。而今日,能将这近五十余年的笔墨心源带回故乡烟台,在这片承载了我童年涂鸦、少年画梦的土地上呈现,更添了一份近乡情怯的温热。
我的艺术启蒙,或许就藏在烟台的山海间。儿时在外婆家的墙壁上涂鸦,少年时在作业本的边角上描摹,高中进入美术课堂进行基础学习。17岁那年,第一次乘火车离开烟台赴济南求学,车窗外的故乡渐行渐远,却成了我“心源”深处最坚实的根系。后来我渐渐明白,“墨海”行舟从不是无源之水——它既要扎进中国传统的审美沃土,从笔墨中汲取精神;又要贴着当代生活的脉搏,才能让每一笔都有温度、有呼吸。
在近些年的创作中,我始终思索着如何在人物画的表现形式上寻求新的突破。如何既不重复古人,又不模仿他人?我尝试将工笔画的精微与写意画的“意”境相结合,过程中愈发深刻地体悟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智慧。作为传统的守望者,我始终坚信,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对于艺术家而言,对艺术语言的探索应当是永无止境的,只有如此,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这种艺术,应当是一个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系统,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展现中国笔墨的深厚底蕴。
然而,艺术的形式从来都不是创作的终点,而是“心源”与实践碰撞后的自然结果。历史中,正是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们以个人感受和思考创造新形式,才让艺术的多元性与创造性得以延续。我们这些“拍浪人”,不过是“墨海”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以微小的探索推动艺术更新,而今日的创新,终将成为未来的“传统”。
过去十余年,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的推动,我有幸在国内外多地采风写生,创作了数百幅作品。世界之大,风土人情之多样,深深吸引并启发了我。正如古人所言“工画而无师,惟写生物”,此次展览的作品皆源自现实生活,却非对客观现实的简单复制,而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实践——用笔墨记录所见,用真心沉淀所感。这些涵盖人物、山水、花鸟的作品,期望能让观众感受到亚、欧、非三大文明的独特魅力,以及中国画笔墨语言刻画出的东西方共通的审美情趣。
对于画家而言,“画什么”与“怎么画”始终是毕生追求的课题。而我始终相信,艺术创作归根结底是生活赋予我们精神世界的情感表达,只有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才是真正驱动艺术创作的源泉。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保持一种寻常、中正、平和的心境,对中国画家而言尤为重要——心定了,笔墨自然有了根基。
近五十载耕耘,我第一次回家乡举办个人画展,既是对从艺近五十年的阶段性回望,也是以“心源”为轴、以“墨海”为域,将传统与当代、本土与世界、生活与心源相贯通的一次集中呈现。
愿与大家分享这段充满探索与追求的历程。“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幸逢盛世,吾道不孤!
(文/于文江,2025年9月于中国国家画院明德楼)
作品欣赏
于文江《哈萨克迁徙——春的牧场》纸本水墨设色2020年190厘米×367厘米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入选作品全景图
于文江《哈萨克迁徙——春的牧场》纸本水墨设色局部13
于文江长江主题展作品《滕王阁》235cm×145cm纸本设色2023年10月
于文江作品《晨祈》165cm×150cm2011年纸本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参展作品
于文江作品《大捷》240cm×90cm纸本设色2025年
于文江作品《春风拂过坎尔洋》195×145cm2021年纸本设色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
于文江作品《甘泉》240×200cm2021年第十三届艺术节参展作品纸本设色
于文江写生作品《打工妹》175cm×95cm2022年
于文江写生作品《绮粉凝香》136cm×68cm2025年
于文江写生作品《塔吉克女孩索菲亚》33cm×33cm2025年
于文江写生作品《塔吉克女孩夏卡尔玛》52cm×45cm2025年
于文江写生作品《塔吉克女子阿依夏木》50cm×50cm2025年
于文江写生作品《塔吉克青年努热拉》33cm×33cm2025年
于文江写生作品《维吾尔族青年艾力夏提·麦麦提》52cm×45cm2025年
艺术家简介
于文江,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委、艺术委员会委员。一级美术师(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
作品连续参加全国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其中获第六、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获首届工笔山水画展一等奖;获“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获第三届全国当代工笔画大展金奖,获首届中国画展铜奖。
2009年,完成国画《血痛·抗日战争中受难的中国女性》入选“全国重大历史题材工程作品展”,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收藏;2018年创作《马克思童年时代的特里尔城》,参加“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作品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2020年,完成国画《哈萨克迁徙——春的牧场》,入选“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作品展,作品由中国国家画院收藏;2021年1月,完成国画《日出东方·李大钊陈独秀》,参加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由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并长期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