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cm×210cm
绢本综合
2020年
新疆和田玉博物馆藏
涂少辉的实验拓展在跨界的同时,跨越的不仅是绘画与影像、水墨与装置,更是真实与玄幻、科技与人文。为了表现夜空的壮美与神奇、瑰丽与朦胧,他的作品常以墨色作底,将画面背景“关灯”,同时他也在对于星空主题绘画创作的本体性探索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强水墨媒介的视觉表现张力与时代适应力,从而获得了来自更多领域的关注。2017年,他的作品《嫦娥奔月》得到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的资助,作品通过绢本绘画、数字影像等媒介的综合表现,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嫦娥、玉兔、飞鸟等形象与现代科技探索获取的月球表面影像相结合,寓言式地重新阐释了中国神话的传统文本,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静默如初-引力波》
210cm×142cm×10cm
绢本综合
2019年
宁波美术馆收藏
回溯古人山水观照的视野,我不禁在想:一千五百年前南朝宗炳《画山水序》所言的“张素以远映”,在今天大概就是这个状态,只不过涂少辉的“远映”不是面向“昆仑”,而是更遥远的天宇,从这个角度上,应该没有比少辉“映”得更“远”的水墨创作了吧。
《逆波逐流-引力波2》
200cm×69cm×39cm
绢本综合
2019年
正是在这一角度上,涂少辉的星空题材创作实践,不仅是一种特定主题的开拓,更为我们打开了水墨表达的观照视野和时空想象。可以想见,在某一个星月夜中,少辉又会展开他巨大的绢本画幅,映照无垠的星空,也映照自己融入星空的心境。
(文/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与策展委员会副主任)
作品欣赏
《如如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