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唐代画家张璪强调艺术创作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石涛说“搜尽奇峰打草稿”,但那个时候交通不便,人的活动范围受限,绘画工具也不好带,这是不是古人少有采用对景写生这一创作方式的重要原因?
现在可不同了,公路四通八达,汽车已经普及,只要有人振臂高呼“写生去!”,绝对响应者众。我的汽车尾箱随时都放有一套写生工具,只要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我都忍不住要画一张,不然就觉得虚度光阴了。我有不少喜欢写生的朋友,其中不乏河池老乡。
河池山美水美人尽皆知,有人开玩笑说河池要是不出山水画家实在说不过去。我们可能承受不起画家这个名头,但对家乡的爱随时随地都会从笔端流出,化为一幅幅写生作品。我们的足迹留在红水河畔、六甲小三峡,我们的身影曾经徜徉在千山万弄、壮瑶村寨。我们用画笔诉说着对家乡的思念,慰藉绵延不绝的乡愁。
写生是个苦力活,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潇洒。为了找到好的景点,有时要背着沉重的画具爬山涉水;为了完成一张作品,有时要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几个小时;为了得到好的角度,有时要半蹲半躺着作画。我们不惧太阳的暴晒,忍受蚊虫的叮咬,看着蜈蚣、毒蛇从脚边爬过。我们既为一幅作品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心情舒畅;也为一幅作品的失败而垂头丧气,精神萎靡。我们老是说写生太辛苦了,却又乐此不疲。
遇见家乡的山水,是缘分,是命中注定;为家乡的山水画像,是牵挂,是义不容辞。
(文/韦俊平,2025年9月,来源:红水河画风)
写生作品欣赏
《侧岭山高》
68x68cm
2016年
《桂北春意》
52x99cm
2020年
《山青水秀客人多》
68x68cm
2024年
《列宁岩》
69cmx46cm
2021年
《藏经洞》
50x50cm
2019年
《庚子初夏写生之四》
46x69cm
2020年
《庚子初夏写生之一》
46x69cm
2020年
《庚子正月》
69x46cm
2020年
《故乡的云》
50x50cm
2019年
《桂花树下》
50x50cm
2019年
《红渡》
46x69cm
2020年
《红水河弯又弯》
100x68cm
2020年
《母亲河》
46x69cm
2020年
《山里人家》
68x68cm
2024年
《乡情》
46x69cm
2018年
《新村》
68x68cm
2024年
《雨水》
68x100cm
2020年
《家乡小景》
68cmx68cm
2018年
《龙江人家》
68x68cm
2018年
《新村》
44x59cm
2017年
艺术家简介
韦俊平,壮族,广西都安人,现任广西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中国画艺委会主任、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
中国画作品曾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年广西艺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2021广西艺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水彩画作品曾入选《第三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第五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展》《首届中国水彩人物画展》(优秀奖)、《首届全国小幅水彩画展》《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优秀奖)、《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展》等画展。
作品曾刊登于《中国水彩》《水彩艺术》《美术界》、美术报、光明日报、广西日报等报刊杂志及各类画册;曾举办过“乡村记美——韦俊平水彩画展”、“温山暖水——韦俊平笔下的乡愁”、“诗意乡土——韦俊平水彩艺术展”、“闽南行——韦俊平山水写生小品展”、“秋天的日记——韦俊平国画小品展”、“地苏河,故乡的河——韦俊平美术作品展”等个人画展,出版个人画册《乡村记美——韦俊平水彩画作品集》《温山暖水——韦俊平笔下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