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眼中,“笔墨精神是中国画的核心,更是一个哲学命题”。笔墨绝非简单的“笔与墨的叠加”,而是“通过笔墨结构、情趣与关系,表达人的追求、信仰与对未来的向往”。他的创新,便围绕这份“笔墨精神”展开:用宋雨桂的墨法画山水,却融入自己对湿地芦苇“生生不息”的观察,让笔墨多了份倔强的生命力;以传统山水的章法绘瀑布,却着力表现“水的重力、雾的蒸腾、声的回响”,让静止的画面有了动态的张力。“画山水,要追求物象的生命力——芦苇的向上、瀑布的奔涌、大山的沉稳,都是自然的生命力,也是时代的精神气象。”这份对“生命力”的执着追求,成了他的创作座右铭,让他的笔墨在守持传统精神的同时,有了叩问当代审美的温度与力量。
喻国玮《山溪桃林》220X68cm
各展风华,共绘时代长卷
冯大中与喻国玮,一位在“工写相融”的求索中为老题材注入新魂;一位在“守正创新”的笃行里让地域山水承续精神。他们的艺术之路,虽题材有别、表达各异,却循着同一条艺术逻辑——却有着相同的艺术底色——对传统笔墨的敬畏,对生活实践的赤诚,对艺术创新的执着。
冯大中以“汲古开今”的勇气,让工笔虎挣脱“匠气”桎梏,成为兼具个人标识与时代审美的艺术表达;喻国玮以“守正探新”的智慧,让辽宁山河超越具象,化作承载笔墨哲思与生命力量的精神载体。他们的实践,恰印证了中国画的生命力所在:唯有扎根传统沃土,汲取生活雨露,怀揣创新勇气,方能让这门古老艺术在时代浪潮中永葆鲜活。而冯大中与喻国玮,正是这场“承古开新”之旅的行者,在中国画的时代长卷上,继续书写着属于传统、属于当下、更属于未来的璀璨篇章。
来源/中华网山东作者/薛筱蕙
摄像、摄影/毕家豪、李建龙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