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林容生:山水画的创作是一场跨越物我的精神修行

林容生:山水画的创作是一场跨越物我的精神修行
2025-09-29 17:03:5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立意与构思是山水画的灵魂,是“中得心源”的核心环节。如果说观察是积累“素材库”,那么立意便是确立作品的“精神坐标”。同样是描绘长江,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雄峻山峦立骨,传递出“天人合一”的雄浑气度;而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则以留白显意境,寄托着孤高淡泊的人生情怀。立意的高下决定作品的格局,它要求创作者在落笔前明确表达的核心:是歌颂山河的壮丽,还是抒发隐居的闲逸?是感叹时光的流转,还是寄托家国的情怀?构思则是将立意具象化的过程,包括构图的取舍、主次的安排、虚实的处理。如传统山水画常用的“高远”“深远”“平远”三远法,便是通过视角的调度,在二维画面中构建出三维空间的纵深感,让观者“可游可居”。

4.jpg

乡村纪实之闽中尤溪桂峰 纸本水墨设色 240cm×120cm 2019年

笔墨与技法是山水画的语言,是实现立意的载体。笔墨二字承载着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美学,“笔为骨,墨为肉”,二者相辅相成。笔法上,中锋求稳,侧锋取势,拖笔显畅,逆笔得劲,不同的运笔方式可表现山石的坚硬、流水的灵动、林木的柔韧——斧劈皴画奇峰,披麻皴绘丘陵,雨点皴摹苍峦,笔法的变化直接决定物象的质感。墨法则讲究“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的层次变化,能赋予山水丰富的光影与气韵:浓墨点染的林木显精神,淡墨铺陈的云雾显空灵,焦墨勾勒的山石显筋骨。技法的娴熟并非炫技,而是为意境服务,正如齐白石所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笔墨既要贴合自然之形,又要超越具象,传递出抽象的神韵。

5.jpg

山坡上的小径 纸本水墨设色 136cm×68cm 2019年

意境与格调是山水画的升华,是作品打动人心的关键。意境是笔墨之外的余韵,是观者在画面中感受到的精神氛围。它源于自然之景,成于创作者之心,最终归于观者之悟。元代倪瓒的画作多画疏林远山、浅水平坡,笔墨极简却意境悠远,传递出“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文人风骨。格调则取决于创作者的学养与品格,所谓“画品即人品”。胸有诗书的画家,其作品往往透着书卷气;心怀天下的画家,其笔墨常带着浩然气。这种意境与格调的营造,需要创作者长期的文化积淀与人格修炼,绝非单纯技法所能企及。

6.jpg

闽西记事之二 纸本水墨设色 136cm×68cm 2020年

关键词:林容生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