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抗战印记 | 于新生:以笔墨绘就中华民族的抗战记忆与和平信仰

抗战印记 | 于新生:以笔墨绘就中华民族的抗战记忆与和平信仰
2025-09-30 17:03:37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中华网山东报道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为更好传承红色基因,礼赞英雄精神,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共同推出“致敬!老兵——抗战印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书画艺术历来是传承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媒介,本次活动突破传统形式,创造性融合书画艺术与AI技术,结合动态化书画等创新形式,让静态画作“跃然屏上”,并邀请多位著名画家,讲述红色艺术作品背后的动人故事,激励今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让英雄的事迹永不褪色,让历史的回响永续传承。

——编者按

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年份,当看过93阅兵式上钢铁洪流彰显国家力量、亿万国人热血沸腾之时,著名画家于新生再次回望自己笔下的抗战题材作品——从定格甲午风云的《甲午海战》,到铭记抗战胜利的《胜利》,再到守护当下和平的《风雪无阻巡逻路》,他以三张跨越时空的画作,串联起中华民族“抗争—胜利—守护”的精神脉络。近日,于新生接受本网《抗战印记》栏目专访,讲述笔墨背后的历史敬畏与艺术担当。

一纸邀约,以《胜利》定格抗战精神

“接到中国现代史学会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发出的邀请函时,我立刻意识到,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对历史的致敬。”回忆起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时创作《胜利》的契机,于新生的语气仍带着几分郑重。彼时,“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美术创作展的主旨清晰明确: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警示侵略战争的深重灾难,传承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守护当下的和平安定。

《胜利》于新生97cmx179cm 2014

在组委会提供的选题中,“一次战斗的收获”让于新生眼前一亮。这个题材看似聚焦一场具体战斗——中国军民消灭敌人、缴获武器的瞬间,但背后承载的是整个抗日战争的胜利荣光。他坦言,选择这个切入点,正是希望以小见大,让观众从一个“胜利片段”读懂整个民族的抗争史。

创作之初,6尺整张宣纸的尺寸限制,让于新生确定了“典型简约”的风格方向。“复杂场景会显得琐碎,反而削弱主题。”他最终将画面核心定格在“一军一民”两个人物上:两人肩扛缴获的敌军枪械,脸上洋溢着胜利的笑容,背后是留白的背景——这种借鉴传统绘画的“无背景”处理,让军民形象更具冲击力,也暗合“军民是胜利之本”的深层立意。

细节之处更见匠心。于新生特意在军人背后插了一把大刀:“这不仅是当年抗敌的武器,更是精神象征——《大刀进行曲》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呐喊,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写照。”而民众角色身着的白裤子、白鞋,则藏着更沉重的隐喻:“白色是民间祭奠亡灵的素服,它提醒着我们,胜利背后是无数军民的牺牲,那些灾难印记,几代人都不能忘。”

关键词:于新生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