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代备受关注的画家,曹俊的艺术成长轨迹始终与对传统的深耕、对创新的思考紧密相连。从中央美术学院的系统求学,到对两宋院体画精髓的汲取,再到跳出固有视野探索艺术新可能,他的每一步选择都彰显着对绘画艺术的赤诚与深度思考。
陈伟生教授给曹俊讲艺用解剖学
1999年,曹俊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在技法理论教授陈伟生的指导下,他开始学习艺用动物解剖,逐步筑牢解剖透视基础,其刻画动物细节、展现动态张力的技艺显著提升。同时,他大量临摹古代工笔画,尤其受两宋院体画影响深远。两宋院体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出自画院画家的作品,以“以形写神、工而有意”为追求,画家间交流借鉴,涌现出了范宽、王希孟等名家,他们留下的《溪山行旅图》《千里江山图》更是中华艺术瑰宝。曹俊经系统训练后,创作的习作《心弦和泉声》入围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大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心弦和泉声》145x194cm
二十世纪初,以徐悲鸿、林风眠为代表的中国画家远赴海外,学习西方油画风格,将西方的造型透视与光影理念融入国画,形成了中西融合的绘画技法。这一探索让西方艺术界认识了国画,傅抱石、赵无极、吴冠中、丁绍光等画家的名作也进入欧洲博物馆,逐步推动中国画家走向国际。
《潮》
2002年,在中国书画界初露锋芒的曹俊选择远赴南半球。他表示,当时周末参观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时,深感名家大师众多,古人创造的意境已达极致且难以超越,他便开始思考如何区别于古人。他认为自己活在当下,拥有古人未见的时代境况,这就是“眼界”,而这份独特的视野也促使他“走出去”寻求新的艺术突破。
《影浸天河》210x400cm
从植根传统筑牢根基,到直面经典思考创新,曹俊的艺术历程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记录,更折射出当代青年画家在传承与革新之间寻找平衡的探索之路。他对传统的敬畏、对自我的审视、对未知的勇气,为更多艺术从业者提供了兼具参考价值与启示意义的实践样本。
(文/Deepseek,视频来源:浙江春江曹俊艺术馆)
作品欣赏
《云扶玉嶂》200x100cm
《步云图》设色金笺 108x78cm
曹俊宇宙系列作品
《一泓深去碧涵天》
艺术家简介
曹俊,著名旅美艺术家、纽约拿苏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国画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工作室导师。先后获得巴黎卢浮宫国际艺术沙龙展金奖,世界华人美术金笔奖“时代艺术创新奖”、日本国际元宇宙大会艺术论坛“国际前卫艺术领袖奖”、纽约杰出艺术家奖、洛杉矶杰出艺术家奖。作品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展等中国重要展览。先后在中国美术馆、美国波士顿学院美术馆、北京荣宝斋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十余次。代表作入编中、美大学教材,及《荣宝斋画谱》。作品《春消息》悬挂于人民大会堂;《荷语凝香》等作品陈列于新西兰国会及多国使馆。先后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波士顿学院、费尔费尔德大学、罗切斯特工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校举办中国艺术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