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闻丞表示,此次参展的七位艺术家均来自中国国家画院,他们深耕各自研究领域,作品饱含对艺术的赤诚与追求。七位画家“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既体现艺术创作“百花齐放”的特质,更以实践探索创新路径,坚守艺术理想。尽管七位艺术家的创作路径、风格语言各具特色,但都共同秉持着对艺术的赤诚之心、对文化使命的自觉担当,以及对“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坚定践行。此次展览落地贵州美术馆,是文化基因的交流与汇聚。贵州作为多民族文化共生共荣的沃土,艺术资源丰厚。在这里,中国画的“至道”与“游艺”,将与贵州的山水精神、人文气质邂逅交融,中国优秀艺术创作也深深扎根在这片具有内生动力与创新潜力的热土,不断为中国美术当代发展开拓出更广阔地视野与崭新角度。
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党总支书记陈顺祥致欢迎辞
陈顺祥指出,本次展览的作者都与贵州渊源颇深:其中卢禹舜、于文江两位画家曾在贵州美术馆举办个展,且七位画家均多次到贵州写生,与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艺术联结。此次展出的103件中国画作品,既有对自然山川的深情礼赞,也有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既有对传统笔墨的精微把握,也有对当代语境的创新回应。每一幅作品,都是艺术家心灵与时代对话的结晶,是“志道”之思与“游艺”之趣的完美融合。透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仅看到了技艺的成熟与风格的成熟,更感受到了一种文化自信的自觉建构,一种民族审美精神的当代延续。以七位艺术家的最新创作为起点,既从个体维度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风貌与风格特质,亦试图探讨画院体系下艺术创作的深层特征。
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于文江致辞
于文江表示,特别高兴又来到贵州美术馆,2023年“丝路画语——于文江作品展”曾在此展出,当时共展出160余件作品,今年又带着16件作品与“志道·游艺——中国国家画院七人展”来到贵州美术馆,非常感谢贵州美术馆提供的这样一个平台,能与贵州的美术家同行们做一个学术上的交流,我觉得特别开心,因为贵州这方水土上的磅礴山水、风土人情,都是全国美术家们创作的基地和灵感源泉,因为太多的画家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发掘创作灵感,所以到了贵州要喝“贵酒”、吃“贵菜”、遇“贵人”。面对现场前来观展的年轻艺术家,于文江也提出期许,希望每个画家在审美理念、艺术追求上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要向传统、向经典、向生活学习,最终去寻找艺术的真、本真,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好的作品——这也是每一位艺术从业者都应该坚守的基本。
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范扬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