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委员会、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走向综合”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综合材料绘画学术展在西安美术学院A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以“走向综合”为主题,汇聚全国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学术成果与创作探索,集中呈现当代中国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风貌与理论前沿。
本届“走向综合”学术展共展出来自全国各高等艺术院校的200余件综合材料绘画作品,涵盖了纸本、纤维、金属、数字影像等多元媒介。作品兼具实验性与学术性,展现了当代艺术家在材料语言、观念创新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跨界探索。展览同期还将举办学术论坛与青年创作研讨,为全国艺术院校搭建持续的学术交流平台。
开幕内容摘要
陕西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蔺雨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陕西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蔺雨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西安美术学院在推动综合材料绘画学术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并正式宣布展览开幕。他指出:“综合材料绘画以材料为笔、以综合为魂、以绘画为体,让黄土、漆粉、金银铂与AI影像共生于一帧,让物质自身说话。”他强调,陕西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多元的民间艺术为综合材料绘画提供了独特的基因,应鼓励更多青年艺术家走向田野与遗址走向社会,在材料与时代的融合中讲述中国故事。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致辞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综合材料绘画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形式,是中国美术走向多元与国际化的关键路径。他强调,本次展览既是学术探索的再出发,也是一次“无界”艺术观念的集体对话,旨在推动高校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与社会文化创新的深度融合。朱院长提出,综合材料不是画种的简单延伸,而是一种关于方法与观念的开放体系,期待通过此次展览激发新的艺术思考与创作实践。
展览学术主持、中国美协理论与策展委员会主任尚辉致辞
展览学术主持、中国美协理论与策展委员会主任尚辉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走向综合”代表了中国绘画媒介观念的时代转型。综合材料绘画不仅承载材料美学,更通过媒介的重释与文化语境的转译,建立起传统与当代的桥梁。他强调,应在数字图像与材料语言的对话中,重新发现绘画的本体价值,使综合材料成为理解当代艺术的重要语汇。
中国美术学院陈焰教授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陈焰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综合材料绘画从20世纪80年代萌发至今的学术脉络,指出其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体系。他认为,综合材料绘画的意义在于“让物自身说话”,在媒介融合中重建文化记忆与人文精神。陈焰教授同时宣布,中国美术学院将于不久后举办综合绘画教学30周年大展,诚邀各界同仁共襄盛举。
四川美术学院冯斌教授冯斌致辞
四川美术学院冯斌教授则以亲历者身份回顾了综合材料艺术的发展历程,认为本次展览开创了“高校综合材料绘画展览”的新范式,标志着综合材料艺术研究从个体实验走向系统学术建构。他呼吁高校应成为综合材料艺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以学术研究与实践推动中国艺术的国际化表达。
参展艺术家代表、济南大学王玉华教授致辞
参展艺术家代表、济南大学王玉华教授分享了自己与综合材料绘画的结缘经历,并表示,综合材料绘画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包容与开放,赋予艺术家无尽的创造自由。她表示,此次展览不仅是展示平台,更是艺术家之间交流学习的重要机会。
西安美术学院首届综合材料绘画高研班学生唐梓萌发言
西安美术学院首届综合材料绘画高研班学生唐梓萌作为青年创作者代表发言,分享了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她表示,“材料不仅是物质,更是历史与情感的对话者”,青年一代将在继承与创新中继续拓展综合绘画的表达边界。
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何军主持开幕仪式
开幕现场
研讨和讲座
开幕式结束后,举办了第二届“走向综合——中国综合材料绘画的学术拓展与未来视野”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和参展艺术家围绕“综合材料绘画”的创作现状、内涵与外延、面临的学术问题、智能时代的发展方向等问题展开讨论。
当天下午,还举办了题为“艺术创作与艺术科研”专题讲座,特邀哈尔滨师范大学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委员孟宪德先生主讲。孟宪德先生通过创作与科研的统一视角、学科体系与科研导向、教师身份与艺术家角色、作品展示与案例分享几个维度进行了深度阐述。
研讨会现场
讲座现场
综合材料的“绘画性”“地域性”和边界探索
综合材料绘画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当材料的物理属性突破工具的既定范畴,当文化基因在当代语境中衍生出新的表达维度,综合材料绘画正以蓬勃的生命力重构艺术创造的边界——一切革新的根基,始终锚定“绘画性”这一核心问题。
“材料是有温度的有记忆的,但绘画是人类为了更好的表达。绘画和材料完美结合的落脚点一定是在绘画上,而这种绘画是自己的巧思妙想,材料无疑在此过程中有温度有情感的支撑了绘画的语言。”朱尽晖院长这样阐释绘画和材料的关系,并表示“这两点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所倡导的学术方向。材料的原生态和衍生拓展,都不能离开绘画的本质,因为绘画的造型绘画的表达绘画的内涵,都是通过材料有机地反映出来,所以两者是完美融合。”作为中国美协综合材料艺委会主任,朱尽晖院长主张各地的展览和创作要有地域的文化气象,要有区别,要共同构成中华文明的博大和雄浑,更好的回答世界艺术问题。
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原副主任、四川美术学院冯斌教授则认为:“绘画性和材料性之间的关系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为没有被明确定义过,所以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但在展览宗旨上我们有提出要求:要体现中国材料绘画,反过来说就是绘画要有综合性要有材料性。所以归根结底绘画是作为主体存在的综合性。
综合绘画这一概念已经提出多年,是和当代艺术关系最密切的存在,随着时代发展,综合绘画领域的探索已取得很大学术成果,此次展览便“又带来一个新的可能性,指向了新时代和新内容的关系。新时代不仅是说物质的丰富,而是指国家已经开始进入到一个跟世界进行对话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是走向综合的时候。不仅仅是物质性的更是时代对文化和精神上的需求。所以‘走向综合’系列展览和研讨,会带来教育上的一次改变。”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原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杨劲松教授这样说。
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广州美术学院刘可教授认为“综合材料绘画魅力最大的就是在于它很多的未知性,通过创作和研究,能够能够带来一种新的理念新的状态,能够给艺术本身提升带来转换。”
“综合材料绘画在高校里是主流创作的一个部分,并且跟教育有非常大的关系,此次展览和研讨会将此领域学术性做了更大提升。使其成为综合材料艺委会包括和美术学院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西安美院副院长、二级教授贺丹说,“材料跳出了技术性绘画的范畴,每个艺术家应该从材料入手,创造艺术的思想性。从全球艺术实践的多元探索到地域文化的深度活化,材料的创新价值是由绘画性的深化程度所决定”。
展览现场
本次第二届“走向综合——高等艺术院校综合材料绘画学术展”,正是对这一命题的集中回应:展览作品呈现的不仅是对材料语言的突破,更是通过色彩关系、空间营造、笔触韵律等绘画基本要素的延伸,不断探索艺术形态中“绘画性”的多媒介综合表达。综合材料绘画的突破,始于对材料本体价值的重新发现,根植于对绘画性的拓展与坚守。
同时,材料语言的革新始应终根植于本土文化土壤,文化基因的当代转化,核心在于绘画性的传承与重构。当前,在西安的艺术遗存中,可以看到极为鲜活的、传统与当代的材料对话与创意生发:如碑林石刻的刀痕笔意,是“骨法用笔”的物质化呈现,其对线条张力的追求可转化为对当代材料空间节奏的探索;亦如:唐代工艺中“金银平脱”的材质对比,其对质料叙事的极致追求,为今日艺术材料的虚实并置提供了美学范本。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符号挪用,而是对绘画本质的坚守:正如全球不同文明对绘画的理解虽有差异,但在“视觉平衡”“情感传递”等层面能够形成共通,使材料对话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当代科技的进步也为综合材料绘画开辟了新维度。从艺术史维度审视,综合材料绘画的当代发展既是对先锋艺术精神的承袭,更是对绘画本质的时代回应,多元材料的融合本就是中国艺术传统中重要的文化基因。
观展现场
本次展览正是对这一历史逻辑的当代延续:在融合中守护绘画的文化根基,在创新中拓展表达的疆界;让“综合”成为绘画获得多维层次的路径,让“创新”成为传统绘画本质的当代转化。展览和研讨会的开幕,不仅标志着综合材料绘画进入新的学术阶段,更彰显了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在“创新、融合、开放”中的时代担当。展览的举办为综合材料绘画的研究与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新时代艺术教育的多元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主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教授,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主任陈焰教授,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原副主任、四川美术学院冯斌教授,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委员、西安美术学院教授项仕中、哈尔滨师范大学孟宪德教授等,以及陕西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蔺雨先生等省内领导出席仪式。开幕式由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何军主持。
据悉,展期为:2025年10月10日—2025年10月22日。
(文/刘爽,来源:艺术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