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观吴欣民笔下的人物,总让人想起高原上那些被岁月打磨的玛尼石——沉静无言,却承载着时光的厚度。他的画作从不喧哗,只是静静地拓开一片精神高地,等待观者循着笔痕墨迹,步入那片灵魂的净土。
《正月》 197x98cm 2025年9月
吴欣民对少数民族题材的选择,是一场对文化多样性的深情礼赞。在他的视野里,每个少数民族都是一部鲜活的文化典籍:或是雪山下藏族同胞的虔诚笃定,或是塬上人家的质朴爽朗,他深入各民族的生活肌理,捕捉他们在不同自然环境与文化传统中淬炼出的精神特质—那份共通的坚韧,在高原风雪与黄土沟壑的磨砺中愈发鲜明;那份迥异的风情,在服饰纹样、生活习俗的细节里各成风景。他以艺术家的敏锐,将各民族的生存智慧、信仰底色转化为人物的眼神、姿态与服饰褶皱,使每个民族的形象都摆脱了“他者”的疏离感,成为可感可触的文化生命体。
《塬上》198x97cm 2025年9月
支撑这份文化表达的,是他极具辨识度的笔墨温情。浓墨如暮色中的牦牛群,沉静而温暖;淡墨似黎明前的星辉,清冷而明亮。干笔掠过纸面,能感受到沙砾摩挲的质感;湿墨浸润处,仿佛能闻到青稞酒的醇香。这种墨韵不是技巧堆砌的结果,而是对生命本质的虔诚礼赞。画中人物与天地共生,与万物共鸣,他们本就是这片土地自然生长的灵魂。这种笔墨语言的适应性与创造性,让不同少数民族的形象在他笔下既各有风姿,又统一于那份温暖的人文关怀中。
《祈祷吉祥》197Ⅹ98cm 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