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油画百年发展,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油画演变进程紧密相连,并逐渐形成清晰的在地学脉谱系。东南山海,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生动的地理时空,为油画这一“外来画种”转变为“民族血液”提供了独特的实践场域。东南油画的风格史、图像史、知识史、心灵史、观念史等,不仅成为中国现代油画本土化历史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与东南亚、港澳台等地的艺术文化生态同频共振。就此而言,东南油画是一部在全球文化视野观照下,进行东西方艺术语言融合实验的现代性流动文本。

冬雪后 50cm×60cm 2017年
20世纪初,东南区域悄然孕育着几条重要的艺术脉络,如草绳伏灰,隐匿潜行。一是谢投八先生留法归来,于福州烟台山麓开枝散叶,用油画语言转译西方近现代思想,推动东南艺术的现代性转型;二是以李骆公等人为代表、散落于国内外的上海美专一脉,在西学东渐的探索中,东方文脉始终深植于他们个体的创作语言里;三是以方君璧、丘堤等人为代表的早期女性艺术家的创作实践,构成了东南油画极为特殊的叙事脉络。此外,20世纪70年代福建早期前卫艺术——闽南画派(至今该团体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85”新潮美术时期的厦门达达、20世纪90年代至今不曾断裂的“福建师范大学油画创作团体”,以及21世纪以来,全国各专业院校毕业生陆续入闽,形成不容小觑的油画创作力量,他们与在地人文彼此碰撞、互文生长,不断补充、滋养、建构东南油画异常鲜活的批评话语与在场实验。

当教堂的钟声响起 70cm×60cm 2017年
简而言之,东南油画现代性探索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历经三个阶段:一是早期现代性启蒙阶段,率先迈出向西方现代主义思想及油画技法学习的步伐(即“中国洋画运动”);二是本土文脉与西方油画表现技法融合阶段,即油画民族化探索时期;三是回归个体经验表达阶段,艺术家借助油画语言,展开对主体精神的追问,从艺术本体论上升到艺术认识论。在此基础上,艺术家深潜东西方文史哲,进行油画语言的个体性探究,并深入中西美术史脉络,寻找个体性与现代性相交的艺术风格。

残荷如斯 80cm×60cm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