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
北京画院
中国工笔画学会
承办单位
苏州美术馆
协办单位
苏州国画院
展览时间
2025年11月07日至11月23日
开展时间:
2025年11月7日上午9:30
展览地址
苏州市人民路2075号苏州美术馆
课徒画语
绘画学习基本有两个过程,即“随”与“变”。“随”是追随古之技法、图式修习,跟随老师的的具体指导修习。“变”是在“随”之基础上进行创作,变古为今,变古为己,变师之思为己之技。
“随变”不是“随便”,然能达臻极时,亦可随便,如石田、八大、齐璜等诸上人。画至此时便是道法之然,便是行于当行,止于当止,若石田言“切玉烂蒸去,自然便老人”。
“随变”亦可解为,创作过程若登山、若涉水、若游戏,需随机应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得心应手,终归于“心”字。关键在心源的悟化。造化,“造”是外,“化”是内,关键是“化”。
“随古人”之临摹,即是对古之皴法诸笔墨语言进行系统之学习,包括树法、石法、水法、云法等诸法。随,除追随各家之迹处,还应追随古贤之思辩,宗少文澄怀昧象之思,洪谷子六要之思,董玄宰南北宗之论。
一笔一划关乎人之性情,关怀古之法度。对笔法进行系统的训练,对笔墨进行精微之研究,才能渐有高古之笔法。
传统是前贤绘画之总结,是古人对自然山川之灼见,是千百年文化积淀而成的道。若王麓台言“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火”。以格律诗和打油诗为例,有传统和没传统的画,有格调没格调的画立分高下。
先变其形,再变其神,先用古人中一家之语言,变化其,重构之。变人为己,变古为新,变自然于自心。
万物从无到有,生生不息,掌握规律才能变化无穷,绘画如是。
出新,更应出心。创新,更应创心。
画画要小处精,整体高,区别于画匠的还有知识、修养、气质等诸方面。
精微细节慢慢表现,宏观境界渐渐前行。
会“化”才会绘画。学习绘画,最终要会“化”。好的画家就是好的“化家”,要从“画家”变为“化家”。要做“化工”,不要做“画工”,要“化”自然,而不单是“画”自然。
山水要画心中的桃林。这里的桃林,是陶潜之桃林,不是平谷之桃林。
艺术不要“得失之叹”,要有“生命之思”,这涉大小格局之差异。

《松风亭》
读画、临摹便是从大师优游也。读画,要能看到实形,还要看到虚形。让自己敏感起来,不光眼力要敏感,思想更要敏感,久之,便目光如炬。
取法乎上。先要眼高,境界高,有高的欣赏水平,经过习练,才能画出好的作品。如果眼界不高,最终只能是个画奴。
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规律和节奏,一草一石亦有它的节奏和规律,尽快将自己的节奏和规律与草石规律契合。经验是别人的,节奏是自己的。
画者要有诗心,作品才有诗意。画者要有哲思,作品才能耐看。画者要能趣玩,作品才能好看。
牛朝作品欣赏

《松泉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