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绳系日——韩天衡学艺80年回顾展”正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展出。展览开幕前昔,韩天衡先生接受了美术馆专访,从此次展览的初衷谈到从艺八十年来的心得体会,并从不同角度对学艺经历、艺术风格、艺术创作理论、艺术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微信公众号将通过连载的方式,以专访视频的形式提炼韩先生此次专访的精要内容,敬请持续关注。本文特别呈现韩天衡访谈实录(三)。让我们来听听韩先生讲述其独创的草篆风格的形成。
——编者按
草篆风格的形成
韩天衡先生
对当代书坛最大的艺术贡献,无疑是韩氏草篆的创建。韩氏草篆源于篆额和碑刻,参以竹简、缪篆、八分等多种元素,巧妙地运用草书笔法将原是静态的篆书笔画进行动态化的运作,将工稳的篆书结构进行变形化的造型,使之产生线条的动感浪漫之美和结构的灵动变幻之美,具有—种龙跃天门的豪迈气势和虎卧凤阙的雄悍风采。
关于草篆风格,韩先生在采访中谈到:“我的天性决定我是一个不循规蹈矩的人,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也不是一个对历史上的大家顶礼膜拜的人;一个是要了解(传统),其次不受束缚,应该放飞自我,所以我就是带着这么一种心情进行探索的。”
对于这种闻名于世的创作风格,韩先生自己是这么定义的:“这个‘草篆’就是解放思想、解放笔墨的一个产物,当然也不能算是一种成功吧,也就是一种探索。”

篆书李白《秋浦歌》1983年
释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
处得秋霜。切玉法,天衡。
此李太白富于浪漫式千古绝唱,天衡草篆,时在癸亥。

篆书《淮南子》句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