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潮之上——跨越时空的重逢
联合主办
朵云轩艺术中心
芊荷艺术空间
总策划
朱旗
学术主持
汤哲明
联合策展
郑名川、雷秀丽
执行策展
胡韶光
支持单位
朵云轩古玩公司
朵云轩书画院
朵云轩木版水印中心
展览时间
2025.11.8—2025.11.26
开幕时间
2025.11.8(周六)14:00
展览地址
朵云轩艺术中心
(上海市徐汇区天钥桥路1188号)
参展艺术家
(按年龄排列)
卢辅圣 张伟民 江宏伟 何曦 冷冰川 徐累 方力钧 洪健 郑文 白璎 鲍莺 丘挺 张见 高茜 李诗文 李采姣 薛俊华 徐华翎 许静 邵仄炯 王牧羽 潘汶汛 王大志 钱轶士 徐钢 高树标 贺海锋 谢兴涛 万亨 王子锟 周名德 徐旭峰 牛鹏飞 周全 黄俊伟 陈以超 张萱 郭梦迪 任力翰 任刚 万娟 姜鹿语
水图与我
一开始,我只是想挑战完全复现马远《十二水图》的图式与水纹笔法。我在生宣纸上变细笔勾线为阔笔水墨叠压,水墨接触生宣纸后,会有“墨色笔触留住,而水洇出去”的特性。再紧接着覆盖下一笔的时候,这个洇出去的水就会排斥墨色的覆盖,形成温润的白色痕迹,这个洇出去的水痕即生成马远水纹线的形状与结构。也就是说,我笔下的水纹线不是画上去的,而是水洇出去的。这个水纹的生成机制与马远迥异,但结构关系与图像形态又与马远的原作息息相关。
用这方法画水极有难度,因为一笔下去,需要精准控制水量,控制速度、方向、粗细、浓淡、转折形状,还要控制通篇布局和图像的完整,以及墨色由浓而淡,水痕线由清晰而渐无。这完全是一个“我的控制”与“水性”的博弈。我的最早一批水图作品,就全是复现马远《水图》卷的水纹与图像。这种和古人完全不同的画水方法,被杭春晓先生表述为“以水为水”,即所表达之图像与表达方法之间存在紧密的物质转换关系。
我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去熟悉和掌握这种“牧羽式”的水法。中国画讲究“法式”,我的水法是我自己定义的新法式。这种法式改变了我与图像、与材料、与所指的关系。2016年底在中国美术馆的“工在当代·第十届中国工笔画大展”,是我水图系列作品从纯粹的语言探索,转向文本重构的重要契机。我把古代山水画经典图像中的水纹及形态用我的语言复现,而其他的山石树木屋宇舟人,都用空白代替,我想用这种类似于照相底片一样的图像反转,用完全的视觉陌生化去构建一种全新的意义。五联组画《水岸图》、《江山》、《南宋》等一批作品,都是这一思考的代表之作。
伴随古代经典重读推进的语言探索,我又试着完全消解经典文本的视觉图像,让满纸都是水纹,却处处暗藏玄机,各怀心事。许多山水画的达观与惆怅,花鸟画的移情,甚至人物画的心机与争斗,都用水纹象征出来。
李小山先生的文章里说,画要生动,应非外非内,非物非心。我希望自己的水图系列作品,就是在构建这样一种“不执着”的意义系统。其实何为水,何为花草树木,何为人世悲喜,又何为艺术旨归?这样的问题既重要又虚幻,我看不到真相,却愿意惊喜于一次次从分解熟悉到创造陌生的发现之旅。人生短暂,有些意义就在于此吧。
(文/王牧羽)
参展作品欣赏

照夜白34×69cm纸本水墨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