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以笔墨为媒,寻天地初心——卢禹舜承德燕山写生教学纪实

以笔墨为媒,寻天地初心——卢禹舜承德燕山写生教学纪实
2025-11-02 13:42:57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金秋十月,新中国迎来76周年华诞,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导师携工作室学员赴承德燕山大峡谷,开启了一场以天地为课堂的“特殊开学第一课”。

写生即修行:不与山河重复,要与自己对话

面对燕山大峡谷层林尽染的秋色,卢禹舜并未让学员简单套用传统画谱中的技法。他强调,写生不是对自然的复述,而是一次创造性的升华。

“面对自然物象,既要有真实感受,又要有超过自然的表现。”卢禹舜在教学中始终贯彻这一理念。他主张主观安排主次虚实,不要平均对待;主观表达用笔的干湿效果,不必画清所有细节;主观归纳大的色块,而非照搬琐碎。

这种理念源于他长期的艺术思考。卢禹舜认为,风格的形成需要“拓展表现领域与更新表现技法并重,使内容与形式化而为一”。他反对机械模仿古人或盲目追求特技,强调“技术不等于艺术,创造在艺术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燕山写生

写生录制现场

写生随记

写生随记

笔墨与心灵:两个世界的对话

在燕山大峡谷,卢禹舜的示范从容而舒缓。他或先立主宾,没骨设色勾线,局部完成后再展开左右上下笔墨关系;或用勾皴擦点染构建画面墨色关系,尽可能在墨稿阶段充分表达。

他的教学不仅关注技巧,更注重引导学员与自然建立情感连接。在他看来,写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艺术的回归”。只有当画家将情感投入创作,作品才能有筋骨、有温度,实现对“美丽中国”的时代回应。

卢禹舜曾坦言:“当我饱蘸水墨的毛笔与宣纸接触的一瞬间,我忽然明白——是我本人在面对自然,并非水墨这种形式在面对新的题材。”这种领悟,也正是他希望传递给学员的核心:艺术创作的本质是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

山之一角

对景写生

自然为师:燕山不语,却教会我们最多

在卢禹舜看来,燕山写生是一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实践。他带领学员在山谷间寻找灵感,在溪流边捕捉光影,将燕山的“山魂水魄”凝聚于宣纸之上。

“每一笔都是对大地的致敬,每一幅画都是对时代的回答。”卢禹舜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作为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他的作品始终回应时代命题,不仅是艺术探索,更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彰显国家文化自信的实践。

写生现场

燕山一景

微距随拍

卢禹舜写生局部

艺术教育的本质:以景载情,以画传心

在点评环节,卢禹舜从构图布局、画面气韵到笔墨节奏、意境传达,逐一给予学员针对性指导。他强调,作品要“实现‘以景载情、以画传心’的表达”,这与他一贯坚持的“艺术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一脉相承。

回顾整个写生过程,卢禹舜以燕山大峡谷的山水为课堂、以自然万物为教材,为学员上了一堂没有传统教室束缚的艺术课。在他看来,这种沉浸式的自然体验,不仅能提升学员的技巧,更能帮助他们找回艺术的初心。

正如卢禹舜所言:“当我们以画笔为语言,与天地对话,收获的不仅是满纸烟云,更是同窗的默契与艺术的初心。”这番感悟,不仅适用于艺术创作,或许也是他对生活本身的深刻理解。

现场点评

燕山写生欣赏

《燕山写生》之一

65cm×45cm

2025年10月

《燕山写生》之二

65cm×45cm

2025年10月

《燕山写生》之三

65cm×45cm

2025年10月

《燕山写生》之四

65cm×45cm

2025年10月

《燕山写生》之五

65cm×45cm

2025年10月

《燕山写生》之六

65cm×45cm

2025年10月

(来源:八荒锦绣美术馆)

艺术家简介

以静谧悠远的笔意,构筑可居可游的心灵原乡——卢禹舜《精神家园》中的东方哲思与重阳情结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艺术委员会主任、教授;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全国政协十二届、十三届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获“人民教师”称号;“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责任编辑:薛筱蕙)
关键词:卢禹舜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